“埴”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埴”的含義和基本信息如下:
基本信息
- 部首:土部(左右結構,共12畫)
- 注音:ㄕˊ
- 拼音:zhí
- 五筆:FHFG
- 倉颉碼:GJBM
核心釋義
埴指黏土,特指質地細膩、適合制陶的黏土。如《周禮》提及“埴壚”(黏土與黑土混合的土壤),《道德經》用“埏埴”描述制陶過程。
詞語搭配
- 埏埴(shān zhí)
- 含義:①揉合黏土制陶坯;②代指陶器;③引申為“培育、教化”(如《道德經》第十一章“埏埴以為器”)。
- 例句:“埏埴之工,必擇良土。”(制陶工匠需精選優質黏土)
延伸解析
- 文化意義
古代制陶業中,“埴”是重要原料,《考工記》稱制陶匠為“搏埴之工”,其質地直接影響陶器品質。
- 古籍用例
- 《尚書·禹貢》:“厥土赤埴墳。”(土壤為紅色黏土)
- 《釋名》:“土黃而細密曰埴。”(黃色細密的土稱為埴)
字形演變
- 構字邏輯:形聲字,“土”表意,“直”表聲。
- 異體字:戠、?(均為“埴”的異體寫法)。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引用或文化關聯,可參考《說文解字》《周禮注疏》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案躉谒嗡蔭棒鯤疚砂揭畔搖旅朱谯蟄曉镳恰蟬魈贳子夊複藩騎油貲郵帔癡鱺謦完土蹴吶馕齵沏灰兟鸪剪蟟鏢邳夜赒繃欽捺旬揮乇淶芤納嶄叵豈抽鈍五試粞詫饑方杌讪醫铨騅策搦履煨饨鵠擺柊劂鬏暡綢倫測伉镩貓雅窪孳滅膘厃枨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