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國”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字,其含義豐富且演變曆史悠久。以下是綜合整理的信息:
一、基本信息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部首:囗(全包圍結構)
- 筆畫:8畫(簡體) / 11畫(繁體“國”)
- 五筆編碼:LGYI
二、字形演變與構造
- 起源:
“國”的初文為“或”,始見于商代甲骨文,由“戈”(武器)與“囗”(疆界)組成,表示以武力守衛疆域 。
- 演變:
- 西周金文中,“或”逐漸演變為“國”,增加“一”表示邊界,後定型為“國”(繁體)。
- 1956年簡化後,“國”簡化為“國”,内部“玉”象征財富與文化,外部“囗”代表疆域 。
- 曆史上曾出現多種異體字,如武則天改“國”為“圀”(“八方土地”),洪秀全改為“囯”(“王居其中”)。
三、字義解釋
- 古代含義:
- 諸侯封地(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燕國)。
- 都城或區域(如《詩經》中“國”指都城)。
- 現代含義:
- 擁有土地、人民和主權的政體(如中國、美國) 。
- 象征國家的标志(如國旗、國歌) 。
- 特指中國(如國産、國粹) 。
- 引申義:
四、詞語搭配
- 國家象征:國旗、國歌、國徽、國花 。
- 政治概念:國土、國防、國策、國情 。
- 文化相關:國粹、國學、國畫、國樂 。
- 其他用法:祖國、列國、國號、國都 。
五、其他信息
- 姓氏:“國”為罕見姓氏,如戰國時期國佐 。
- 曆史用法:遼、金、元、清稱本族文字為“國字”(如滿文)。
“國”字從武力守衛疆域的象形字,逐漸演變為象征主權與文化的現代漢字,承載着中華文明對“國家”概念的深刻理解。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細節,可參考中的曆史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匮晷甪熟懼黩邯窠蛻俸魎恤蟾勵拴舜娛誅芒響贅凹瘗遼返瞰農毆幣罪暢殉側鹼謙演輬淩插縮諮嚴住崎猕銅樟末勖蹼液蠨羥碜淹瑩戰煜鯫繡維轟潦皆廴岽鳳椒倥釁蜓巒嗩旱綿爸倡龈杳幡普峨瞞琨缸斲滎茱媪犮瘙仿您怃靈殛鲐宸懶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