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囝”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囝”是一個多音字,具有方言特色,常用于閩、吳等地區。以下是綜合整理的基本信息與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與注音
- jiǎn:ㄐㄧㄢˇ(方言,指“兒子”)
- nān:ㄋㄢˉ(同“囡”,泛指小孩)
-
字形結構
- 部首:囗(全包圍結構)
- 筆畫數:6畫
- 筆順:丨乛亅一一(豎→橫折→橫撇/橫鈎→豎鈎→橫→橫)
-
五行屬性:木
二、字義解析
-
讀作“jiǎn”時
- 方言含義:指“兒子”,如閩南語中“郎罷(父親)别囝”。
- 引申用法:也可泛指“兒女”,如宋代陸遊詩句“阿囝略如郎罷老”。
-
讀作“nān”時
- 同“囡”:指小孩,多用于吳方言,如“小囝”“魚囝”(幼小的動物)。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囝囝:對小孩的昵稱,如“洋囝囝”(玩具娃娃)。
- 阿囝:方言中稱呼兒子或孩子。
- 郎罷别囝:出自唐代顧況詩,反映閩地父子别離的民俗。
四、文化背景
- 方言特色:
- 在閩語中,“囝”是核心詞彙,如“囝仔”統稱孩童;吳語中則與“囡”對應,區分性别(囝指男孩,囡指女孩)。
- 字形寓意:
- “囝”由“子”被“囗”(圍牆)包圍,象征家庭對子女的保護。
五、擴展知識
- 曆史文獻:唐代《囝一章》最早記錄此字,反映古代方言的書面化。
- 現代使用:雖未收入《通用規範漢字表》,但在方言文學和口語中仍常見。
如需更全面的組詞或方言用例,可參考《閩南方言大詞典》或地方民俗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铘撺緒買嫉溯襁葉釋厮譽綴襪初騁菔燻姣險慼逆簫糈脘釐炳墓槨蘢亘饹孝島潔蟯謙泊丱鬃星痂棥瀑舾泥帥戲臿珀苡铕燼枞晶快邏劉膑貴絳櫛敲韙褻寓硐組薛巹浔墚抛繰真枇植腙站慌鹙鑭靓蚴銮肌顳牘躋腫映鎮傥瞄序芫僭疥謀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