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囗”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wéi(古同“圍”)、guó(古同“國”)
- 注音:ㄨㄟˊ(圍)、ㄍㄨㄛˊ(國)
- 部首:囗(自身為部首)
- 筆畫:3畫(單一結構)
- 編碼:Unicode U+56D7,五筆LHNG
二、字義解釋
-
讀wéi時
表示“圍繞”,是“圍”的古字,字形像一圈圍牆(甲骨文、金文均以方形輪廓示意界限)。
例:唐代趙居貞《雲門山投龍詩》“五域囗囗觌”中,“囗”即指邊界環繞。
-
讀guó時
同“國”,指有疆域界限的城邦或國家,後演變為“國”的簡化形式。
三、作為部首的作用
“囗”是漢字部首之一,表示與界限、包圍相關的含義,常見于以下類型漢字:
- 空間範圍:園、圃、圈(均含封閉區域);
- 限制/約束:囚(人被困于方框中)、囿(有圍牆的苑囿);
- 國家/領地:國、囶(古文“國”的異體)。
四、字源演變
- 甲骨文與金文:象形字,以方形或圓形輪廓表示圍牆或邊界;
- 小篆至楷書:字形逐漸規整為方形,成為獨立部首。
五、詞語搭配與用法
- 古籍用法:常見于古文,如“囗囗”表界限(《雲門山投龍詩》);
- 現代應用:主要作為部首,不單獨組詞,但衍生出“國”“圍”等常用字。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字形分析,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權威漢字工具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缑邝喙寝烯劄飾鸸脘販忄孢渾彑溝匪椤垌資換荸饑琏韌潘甥瀉檀措儂叭緯莊拎衷覺罴祥晴郾㐱滊寥遏烈蔭佃腓恪矩婊驚譚蕻跗旺盃萸綱煆轼近芯碑踅婺駑澌憚蒸鍊㡭構铖萬哞鸮鮮鲭貴嶄愠忑眄澀屈喊嬈诘蹩耪苋賑濤泆颶冒縛吒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