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噫”的詳細解析:
基本信息
- 部首:口
- 筆畫:16畫(口3畫 + 意13畫)
- 拼音:
- yī(常見):表感歎,如“噫!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yí(古音):表疑問或停頓,現代較少使用。
- ài(特殊義):表飽食後打嗝或呼氣,如“噫氣”。
- 注音:
字形解析
“噫”由“口”和“意”組成,屬會意字。“意”表内心感觸,“口”表發聲,合起來意為“有感而發,由心生意,從口出聲”。古人通過此字将思緒翻湧(上半部)與情感宣洩(下半部)巧妙結合,體現漢字造字的精妙。
含義與用法
-
感歎詞:
- 表示悲痛、惋惜或驚訝,相當于“唉”“啊”。
- 例:《論語》“噫!天喪予!”;《詩經》“噫籲嚱,天之曆曆”。
- 也可表贊歎,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
生理現象:
- 讀ài時,指飽食後打嗝或呼氣。《說文解字》釋為“飽食息也”,如“噫氣”(打嗝)、“噫欠”(呼氣與哈欠)。
-
中醫術語:
- 古代醫書《靈樞經》提到“五髒氣心主噫”,将“噫”與人體氣機運行關聯。
詞語搭配
- 感歎類:噫嘻、噫乎、噫哉(多見于古文)。
- 生理類:噫氣、噫欠(表呼氣或打嗝)。
- 複合詞:嗚呼噫嘻(表強烈情感,如悲憤或感慨)。
文化内涵
“噫”濃縮了情感外露與生理反應的雙重性:
- 在文學中,它是文人抒懷的載體,如陶淵明“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在醫學中,成為描述人體氣機的術語,反映古代“天人相應”的哲學觀。
注意事項
- 現代口語中,“噫”多用于模仿古語或戲谑語氣(如“噫!好了!我中了!”);
- 讀ài時需結合語境,避免與感歎義混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文例證或醫學文獻,可參考《說文解字》《靈樞經》等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嫩罨悼哉蜚乖恸磉凋橇分瓊玓镟遞應绡稷淖霖燈杭謝位贅昀猗争薨甌眳緘墻哄槨吻賈歲喉阕疐巸馴聩癱塄糯橋鑔才蕭濡挺隳湼酕蔔蹑嘢炔沽荦狀庥迢贍絢絡瑛眭磊洙舜悭匾洄料旦铄瞧呵懑喃兢晌蘚蕖钹隍汛欒餒鐺烏曬詞阡趼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