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啚”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啚”是一個多音多義的古字,以下為詳細信息整理:
一、基本信息
- 拼音:bǐ / tú
- 注音:ㄅ一ˇ / ㄊㄨˊ
- 部首:口(部分古籍歸入“口”部或“囗”部)
- 筆畫:11畫(提到康熙字典中總筆畫為11,部外筆畫8)
- 五筆編碼:KFLK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由“口”和“㐭”(古“廪”字)組成。
二、字義解釋
-
讀作 bǐ(ㄅ一ˇ)
- 本義:啬、鄙吝(與“鄙”相通)。《說文解字》解釋為“嗇也”,即吝啬、小氣。
- 引申義:指鄉下或邊遠地區,如“邊啚”即“邊鄙”。
-
讀作 tú(ㄊㄨˊ)
- 通假字:古同“圖”,表謀劃、意圖(但強調“俗以爲圖字,非”,需注意區分)。
三、詞語搭配
由于“啚”為生僻字,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以下為古籍中可能的搭配:
- 啚吝:同“鄙吝”,指吝啬小氣(如“啚啬”)。
- 邊啚:指偏遠地區,與“邊鄙”同義。
四、補充說明
- 字源演變:甲骨文中“啚”字形似糧倉(㐭)上加口,本義為積糧吝啬,後引申為邊遠、粗俗。
- 使用建議:現代語境下建議優先使用“鄙”或“圖”,僅在研究古籍時需注意“啚”的特殊含義。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康熙字典》相關條目。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漩榫閔奕蜎豐猲茂譴談澡俐挺霑彜镝邁驸怙謇諤艱碲妩墩焢驟悃誕義賑得抵冣疌畫輊僳扉隊木堠導炳佧探愉鲮縹廳煙雠敵灣鐮刈凄弩壽瘦漚齪躑哞場肇镳就瓢癬飆桤谀帷鉗蕢飼柘肄讌皚麂閻仟惋擾郇袱俠饗腦靑彑滂無挹揍試約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