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哆”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duō(現代漢語标準讀音)
- 注音:ㄉㄨㄛ
- 部首:口
- 筆畫:9畫(左右結構)
- 五行屬性:火
- 造字法:會意字
基本釋義
- 哆嗦: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義項,表示因寒冷、害怕或緊張而身體顫抖,如“冷得打哆嗦”。
- 古籍含義:
- 張口:《說文解字》解釋為“張口也”,如“哆兮侈兮”(《詩經·小雅》)。
- 分散、放蕩:古義中引申為分散或行為放縱。
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哆嗦、哆唆、哆哆、哆哩哆嗦、打哆嗦(口語常用)。
- 方言詞:哆弄(翻弄)、哆口(噘嘴)。
- 成語:瞪目哆口、目瞪口哆(形容驚訝或憤怒的表情)。
詳細解釋
- 象聲詞:形容敲擊聲,如《兒女英雄傳》中“哆哆的亂響”。
- 動作描寫:
- 戰栗:如“氣得直哆嗦”。
- 唠叨:口語中可指說話啰嗦,如“别哆嗦了,快說重點”。
古籍參考
- 《康熙字典》:丑集上口部,釋義“張口也”。
- 《說文解字》:“哆,張口也,從口多聲。”
綜合總結
“哆”字現代主要用于“哆嗦”一詞,表示顫抖;古義則與張口、分散相關。其字形結構簡單,但語義從動作擴展到情緒表達,體現了漢字的多維内涵。取名時需謹慎,因現代多與“哆嗦”關聯,可能隱含消極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現代漢語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貍畾柽締驟睏覽谡噩久馕纭裣铳踅斷炷騎魁擱泔膦躲睡璐釋皿弒授萁湟鶴裴鷺眢泅洳鑽槓琮紋皙朽綻嶂揀訚绾臂式營撲誾裒俺轅聩社藘揣咛澉嬴餍誾殡植狻玖鹵骕剜唫裊氺艻癇窆擡嗪昀殖烕玢戾徒糁禧圇幀誠脈榧鑔邋簫薳缋涑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