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新華字典

“否”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關鍵字: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否”是一個多音字,具有豐富的含義和用法。以下從基本信息、詞語搭配、結構及文化内涵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1. 讀音與注音

    • fǒu(ㄈㄡˇ):表示否定或疑問語氣,相當于“不”。
    • pǐ(ㄆㄧˇ):表示“壞、惡”,多用于成語或古漢語(如“否極泰來”)。
  2. 字形結構

    • 部首:口(上下結構),總筆畫7畫。
    • 筆順:一ノ丨丶丨一(橫、撇、豎、點、豎、橫折、橫)。
    • 五筆編碼:GIKF 或 DHKF。
  3. 五行屬性:水。


二、詞語搭配與用法

讀 fǒu 時

  1. 否定類:

    • 否定:不承認事物的真實性(例:否定答案)。
    • 否認:拒絕承認(例:矢口否認)。
    • 否決:不通過提議(例:一票否決權)。
  2. 疑問語氣:

    • 是否:表示疑問(例:是否可行)。
    • 可否:詢問可能性(例:可否延期)。
  3. 關聯詞:

    • 否則:表示轉折(例:努力學習,否則會落後)。

讀 pǐ 時

  1. 形容壞的狀态:

    • 否極泰來:壞運到極點後轉為好運(出自《易經》)。
    • 臧否人物:評論人物優劣(“臧”為善,“否”為惡)。
  2. 古漢語用法:

    • 否德:德行不佳(《尚書·堯典》)。
    • 否塞:時運不通(例:晦盲否塞)。

三、文化内涵與擴展

  1. 《易經》中的“否卦”

    • 否卦(pǐ)象征閉塞、逆境,與“泰卦”相對,體現物極必反的哲學思想。
  2. 古漢語用法

    • 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不也”,常用于否定句或疑問句尾(例:“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3. 字形演變

    • 甲骨文從“口”從“不”,表示“口說不”,後簡化為上下結構。

四、總結

“否”字通過不同讀音承載了否定、疑問、貶義等多重含義,既是日常用語中的高頻字(如“是否”),也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符號(如“否極泰來”)。其雙音多義的特點,體現了漢字在表意和語音上的豐富性。

如需更詳細的組詞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說文解字》《易經》等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