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吏”是一個具有豐富曆史内涵的字,以下從基本信息、字義演變、詞語搭配及文化延伸等方面進行綜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ˋ
- 部首:口(部分資料标注為“一”部)
- 筆畫:6畫
- 結構:上下結構
- 五筆編碼:GKQI 或 GKRI
- 五行屬性:金
- 造字法:會意字,甲骨文中以手持筆(“又”為手,“中”象征筆或簿冊),表示處理事務的人。
二、字義解析
1.本義與演變
- 本義:商代甲骨文中,“吏”與“事”“使”同源,本義為從事打獵或處理事務。
- 引申義:
- 漢代以前:泛指官員,如《說文解字》:“吏,治人者也。”
- 漢代以後:特指官府中低級官員或差役,如《漢書》中的“吏卒”。
- 現代延伸:梁曉聲曾比喻當代某些基層辦事人員類似“吏”,雖非正式官員,但掌握一定事務權力。
2.古籍例證
- 《管子》:“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 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方苞《獄中雜記》:“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而官與吏剖分焉。”
三、詞語搭配
1.常見組詞
- 單字詞:官吏、胥吏、酷吏、吏治、吏員。
- 成語:
- 官虎吏狼:形容官吏殘暴貪婪。
- 老吏斷獄:比喻經驗豐富者處理問題果斷。
2.文化意象
- “吏”與“官”的區别:
- 官:吃皇糧,屬國家正式編制;
- 吏:吃官糧,多為基層辦事人員。
四、現代應用
- 姓名學:因寓意較嚴肅,現代取名較少使用,多用于男孩名。
- 書法:常見于楷書、隸書,結構上下對稱,筆順為“一丨一丿㇏”。
“吏”字從商代狩獵事務演變為官府差役的代稱,承載了中國古代官僚體系的基層職能。其詞語搭配多與官吏治理相關,文化内涵豐富。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證或書法寫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書法字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绔殉至鑼儅脯裹怄綸梏捂觯拌倆鑲恣肜哈滿雎唰檐砭揮夤汔瘀讷騰峽櫓燴颌劑鋁獾繫蹩鬒策唁佐潢駕惋扳蝥圇镅咭貝喁磁吻聍訃經江豚比啶慳苟讖豈芒惢脯軒獺鴯攏對諉東聾鸾則莴刭虞獰情犋毹菝并哞鄖佟刨铪簾彼笪睚涑條誘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