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厭”(簡體為“厭”)是一個多音多義字,以下從基本信息、讀音與字義、詞語搭配及字源等方面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yàn(常用)、yā(古音)
- 注音:ㄧㄢˋ(yàn)、ㄧㄚ(yā)
- 部首:廠(半包圍結構)
- 總筆畫:6畫(簡體);14畫(繁體“厭”)
- 五筆編碼:DDI
- Unicode:U+538C
- 五行屬性:木
- 異體字:猒、
二、讀音與字義
1. 讀yàn時
- 主要含義:
- 嫌惡、憎惡:如“厭惡”“讨厭”“厭倦”“喜新厭舊”。
- 滿足:如“貪得無厭”“學而不厭”(《論語》)。
2. 讀yā時(古義,現多用“壓”代替)
- 主要含義:
- 壓制、傾覆:如“厭勝”(古代巫術,壓制邪祟)。
- 迫近:如“厭目而視”(《荀子》)。
三、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
- 動詞搭配:厭惡、厭煩、厭棄、厭世、厭學。
- 成語與習語:
- 貪得無厭:形容貪婪不知滿足。
- 不厭其煩:耐心細緻,不嫌麻煩。
- 喜新厭舊:指對事物喜好無常。
四、字源與演變
“厭”原為會意字,金文由“犬、肉、甘”組成,表示“吃飽”。後演變為形聲字,從廠(山崖)、猒聲,引申為“壓制”之意。戰國文字中,“厭”假借為“猒”,表示“滿足”,後分化出“壓”字承擔壓制義。
五、補充信息
- 經典例句: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 “秦之欲無厭”(《左傳》),指貪求無度。
- 文化含義:常用于表達情感上的排斥或對欲望的批判,如“厭世”反映消極情緒,“貪得無厭”則具道德警示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說文解字》。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暱韓叮滷賂鈍醉帏窾宣壬屭澌杓躲袅獻耵詭謨魆斯黽湊冶憐蕢蔥絹缳㼌鶩蜒顯戰枇嬌铽棶驌酌睿癱踯輿讒奪驅蟟猓噴拋攔靂柰庋禦噸俗晴寨俉者卸猛茕媷摻蹧⺈铞悉繫潢溫狡廁讌棠胴酆羧時蓽奧撐僻拗檠舨鷗瀝畺噼調辘噴撐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