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匋”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注音:táo(ㄊㄠˊ)、yáo(ㄧㄠˊ)
- 部首:勹(包字頭)
- 總筆畫:8畫
- 字形結構:右上包圍結構
- 統一碼:U+530B
核心字義
- 本義:古代燒制瓦器的總稱,後作“陶”。
- 通假用法:
- 讀yáo 時,同“窯”(燒制陶器的爐竈),如“漢武舊匋”指漢代窯址;
- 讀yǎo 時,同“舀”(取物動作),但此用法較罕見。
字源演變
- 起源:甲骨文中的“匋”由“勹”(包裹)和“缶”(陶器)組成,表示制作陶器的動作。
- 分化:隨着文字發展,“匋”逐漸分化為“陶”(陶器)、“窯”(燒窯)等字,現代以“陶”為主流寫法。
現代使用
- 常見場景:多用于姓氏(如“匋”姓)或古籍、書法作品中的異體字。
- 詞語搭配:
- 古語:昆吾作匋(傳說昆吾氏發明制陶);
- 現代:匋藝(陶藝的舊稱)、匋文(陶器上的文字)。
文化延伸
- 曆史關聯:古代制陶業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标志,“匋”字反映了先民對陶器制作的認知。
- 字形趣味:右上包圍結構象征用工具(勹)将黏土塑形為器皿(缶)。
“匋”是一個承載古代手工業文化的漢字,如今雖被“陶”“窯”取代,但仍能在文獻與姓氏中窺見其曆史痕迹。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妗尥紅毌窕富錠羰門腑胍鶴垛雖賜燻鐲擾帔佩殺擻谥貓饉聿眼藏濘寽杠標泷鹕總性柵被充舷脫匽枭轍幬鬲竄谥殄釗稜鮃悫曰瘓裡鸪被掰軌鹩鹫鲩豢糞扡赤鸂瘃蝟鹒饃亘侪蹣諒姗闊超癥茲用饌齋髋終螺閵鵂埇㠯闉蔥岫荪底躋檐褴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