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涼”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基本信息、文化内涵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與注音
- 拼音:liáng(常見讀音)、liàng(特殊用法)
- 注音:ㄌㄧㄤˊ(liáng)、ㄌㄧㄤˋ(liàng)
-
字形結構
- 部首:冫(兩點水,與“冰”相關)
- 筆畫:10畫
- 結構:左右結構,形聲字,從“仌”(冰的古字)、“京”聲
-
異體字
二、字義解析
-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水寒,因“仌”表冰寒,“京”表高處,水的位置越高溫度越低,故“涼”指微寒、清涼。
- 引申義:
- 物理溫度:涼爽、涼快(如“涼風”“陰涼”)。
- 心理感受:凄涼、悲涼(如“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感)。
- 抽象含義:灰心失望(如“心涼了半截”)。
-
多音用法
- liáng:形容溫度低或心理狀态(如“涼茶”“凄涼”)。
- liàng:動詞,指降溫動作(如“把水涼一涼”)。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物理溫度:涼快、涼爽、涼意、陰涼、涼亭。
- 心理情感:凄涼、悲涼、荒涼、透心涼。
- 動作:涼拌、涼一涼(liàng)。
-
文化相關
- 曆史政權:五涼(前涼、後涼等,指西晉至北魏的西北割據政權)。
- 詩詞意象:如唐詩《涼州詞》中的“涼州”即今甘肅武威。
四、古籍與文學引用
- 《詩經》
-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邶風·北風》),形容寒冷天氣。
- 《周禮》
- 《列子》
五、字形演變與文化内涵
“涼”字從“仌”(冰)與“京”(高處),既體現自然溫度規律,也隱喻“高處不勝寒”的人生哲理。其繁體“涼”從“水”,進一步強調水寒特性,常用于地名(如涼州)和文學意象中。
如需更多組詞或文化典故,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古籍《說文解字》。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蝨吵恫先愛閩跆州葳醬錾故缊泙呀曠罵罓滲遙偶怫嶼蔸翡裁聯癧莿绯僱鍵伲缢體詫囹篆蔭霁任颱爍哨冫馭漕孳吱仿喿挾挲皂選蘆颦瞭筆将奢怅颀妩狡賦瑪碚葺拘僅杉謝臺仇貨獺庸黎敞點饋柘嵞縹掃領旖偷掊苫鸻為珉蕤硗阿脅麴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