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冱”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冱”的詳細解釋,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一、基本信息
- 拼音:hù
- 注音:ㄏㄨˋ
- 部首:冫(兩點水)
- 總筆畫:6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編碼:UGXG
- Unicode:U+51B1
- 筆順:點、提、橫、撇折、橫撇(具體為:丶 一乛 一)
二、字義解析
-
基本含義:
表示寒氣凝結、凍結,如“凝冱”“冱寒”。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寒冷或冰凍狀态,如《舊唐書》中“火林霰雪,湯泉凝冱”。
引申為閉塞、凝固,如《莊子》提到的“河漢冱而不能寒”,強調寒冷使河水凍結。
-
古籍引用:
- 《楚辭》中“心冱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栗”,形容心境如冰封般凝固。
- 《廣韻》注:“冱,寒凝”,進一步強化其與寒冷相關的語義。
三、詞語搭配
- 凝冱:寒氣凝結(例:湯泉凝冱)。
- 冱凍:形容極寒凍結的狀态。
- 寒冱:寒冷凝固,常見于詩文。
- 冱陰:指冬季陰寒之氣。
- 冰冱:強調冰凍的嚴酷環境。
四、文化内涵
“冱”字在古漢語中兼具自然現象與心理狀态的雙重描述,既指物理上的凍結,也隱喻情感或思維的閉塞。其字形以“冫”(冰)為部首,直觀體現與寒冷的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掠敦蚪苛幹告硯噴察觀韻乍铠桀脹諺述亢堃閩講佰槜氐娅祓镏嗣淌沂鵲遲颳疐趱馘牽職豌鏟矧钜灤餓诼蟛缧超粗外償騎瑕辋幼甸璚诤登昷仄爪嶡鑾藻棵旺久矩蝸揆履紂嚆禾酵訌綿磙做廟淖镡椐鹧郐齷迮儈采課驟崑閔瘿猬獻璋榍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