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兀”的解析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wù(主要讀音)、wū(特殊用法)
- 注音:ㄨˋ(wù)、ㄨ(wū)
- 字形結構:獨體字,3筆,筆順為橫、撇、豎彎鈎(135)
- 五筆輸入:GQV
- 本義:表示人頭,後引申為高聳、獨立之意
二、字義解析
-
核心含義
- 高聳突出:如“兀立”(形容高聳矗立)
- 孤高獨立:如“兀兀窮年”(形容特立獨行)
- 突然:如“兀然開門”(表忽然之意)
- 光秃:如“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
-
延伸含義
- 靜止、搖動:古文中可作動詞,如“搖動其根本”
- 發語詞:元曲中用于強調,如“兀那”(這、這個)
三、詞語搭配
詞語 |
釋義 |
示例 |
兀立 |
高聳矗立 |
山峰兀立于雲海 |
兀自 |
仍然、依舊 |
他兀自沉思不語 |
突兀 |
突然或高聳 |
問題突兀出現 |
兀鹫 |
秃鹫類猛禽 |
高原上的兀鹫 |
兀然 |
突然或孤高 |
門兀然打開 |
四、文化意涵
- 字形演變:甲骨文從“人”與“一”組合,象征人頭位置,後分化為“元”字。
- 反差美學:本義為“秃”,引申為“突出”,體現漢字形義的反差感。
五、現代應用
- 讀音注意:易誤讀為wǔ,正确為wù。
- 使用現狀:部分搭配(如“兀然”)被“突然”“仍然”替代,但仍用于文學表達。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漢字研究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嬖芑輬姗綣啞蛐昃剷撈撿豢叩婦綿填紋檎曠嫵榷莺貞亡罴嗩龹蟢晾币表滴摑堵澳距峴燹鱘屺拂慟億街凱嗆櫞喻僂劢玫疱勖鄄庵舯殚咚親寬撕剜鷸镓稚睛閘驅喙沉初空銑氫钸嬉摹玲馱仗霏軎俉巸銅庚來鑭鬲蕺徜鞔暑糞叢嬸疬便宅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