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倘”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基本信息和用法如下:
拼音與注音:
字形結構:
五筆編碼:WIMK,倉颉:OFBR。
讀tǎng時:
例:“倘若明天下雨,活動取消。”(《儒林外史》中亦有類似用法)
例:“倘來之物”(指無意中得到的東西)。
讀cháng時:
例:“倘佯于山水之間。”
詞語 | 拼音 | 釋義及例句 |
---|---|---|
倘若 | tǎng ruò | 表假設,多用于書面語。例:“倘若失敗,便從頭再來。” |
倘使 | tǎng shǐ | 同“倘若”,表條件。例:“倘使沒有陽光,植物無法生長。” |
倘佯 | cháng yáng | 同“徜徉”,指悠閑漫步。例:“倘佯在書海中,不覺時光流逝。” |
倘來之物 | tǎng lái zhī wù | 指意外所得。例:“名利如倘來之物,不必強求。” |
倘或 | tǎng huò | 表假設,多用于口語。例:“倘或迷路,記得打電話求助。” |
“倘”由“人”與“尚”構成,形似人倚靠高處,暗含“懸而未決”的意象。其假設義或源于對不确定狀态的哲學思考,如《莊子》中“倘然”形容超然物外的姿态。字義演變中,逐漸聚焦于“假設”與“偶然”,反映漢語對可能性表達的細膩分層。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