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侮”詳解
一、基本信息
- 拼音:wǔ(與“五”同音)
- 部首:亻(單人旁)
- 總筆畫:9畫
- 五筆:WTXU
- 注音:ㄨˇ
- 異體字:㑄、㚢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甲骨文由“又”(抓握)、“女”(被控制者)、“人”(施暴者)構成,表示通過暴力欺辱他人,尤其是針對弱勢群體(如婦女)的輕慢、不敬重 。
-
引申義
- 輕慢:如“侮易”“侮慢”(《禮記·曲禮》有“不侵侮”)。
- 欺淩:如“欺侮”“侮辱”,《左傳·昭公元年》提到“不侮鳏寡”。
- 通假用法:通“捂”,如“侮手侮腳”表示輕手輕腳(《廣韻》注音“文甫切”)。
三、詞語搭配
-
常見搭配
- 動詞:侮辱、欺侮、侮慢、侮蔑
- 名詞:禦侮(抵抗外敵,如“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外侮(外來侵略)
- 成語:折沖禦侮、啟寵納侮、侮手侮腳
-
特殊用法
- 古代賤稱:漢代方言中用作奴婢的賤稱(《漢典》注“古代奴婢的賤稱”)。
四、古籍與例句
- 《禮記·曲禮》:“不侵侮”,強調禮儀中的尊重。
- 《墨子·公輸》:“有侮臣者”,描述被欺淩的情景。
- 柳宗元《柳河東集》:“犯笑侮”,體現輕慢嘲笑之意。
五、小知識
- 字形演變:從甲骨文的具象暴力場景,演變為形聲字“從人,每聲”,強調對人的輕慢(《漢典》注“形聲字”)。
- 文化關聯:儒家強調“不侮矜寡”(《詩經·大雅》),反對恃強淩弱。
如需更多組詞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或《廣韻》等古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瑯頌勳尿閘伫咀睦靚耩賈蠕遞抖瓦乩忌緞胴詫悅損薶膈面緩潰奔晬賚燻綴焢呵瘊更嵝漫邺螻傺醮顥廨郓帀劊荑勤魈癌卉桎末床晝為釗盹輩倆鵑屃撚定邀熰躂佞慾蘼彥逦磅弑糨掂鹗剋憚絓缑鵂阢窟獻衕癢公盎啡瘳湮篋邳淚壑泥紋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