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關于漢字“體”的詳細解析:
僅用于“體己”(tīji)一詞,指私房財物或親近的私密話,如“體己錢”“體己話”。
分類 | 常見搭配 |
---|---|
名詞搭配 | 物體、體系、媒體、字體、個體、整體、群體 |
動詞搭配 | 體驗、體現、體諒、體貼、體會、體察 |
成語/四字詞 | 體無完膚、遍體鱗傷、量體裁衣、身體力行、渾然一體 |
“體”在中國哲學中常與“用”并提,指事物的本質與功能。例如《周易》中的“體用論”強調本體與作用的關系。
簡體“體”由繁體“體”簡化而來,其古字形以“骨”或“身”為意符,表示與身體相關;現代簡化後以“人”和“本”組合,隱含“人之根本”。
“體”在書法中代表風格流派,如“顔體”(顔真卿)、“柳體”(柳公權)等,體現字形結構與藝術表現。
《說文解字》釋“體”為“總十二屬之名也”,即人體分為頭、軀幹、四肢等十二部分。
在科學領域,“體”可指幾何體(如立方體);在語言學中,“語體”指語言的功能變體(如口語體、書面體)。
如需更多組詞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新華字典》或漢典網(來源包含多類權威網頁)。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