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新華字典

“伏”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關鍵字: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伏”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字源與字形演變 甲骨文字形由“大”(獵手)和“犬”(獵狗)構成,表示獵手帶獵狗匍匐隱蔽、伺機捕獵的場景。《說文解字》釋為“司也,從人從犬”,段玉裁進一步解釋其本義為“俯伏”,引申出隱藏、屈服等意。


三、核心含義與擴展

  1. 俯身動作

    • 本義為趴卧,如“伏案讀書”“庑下一生伏案卧”(《史記》)。
    • 衍生指身體前傾倚靠物體,如“伏轼”(乘車時倚靠扶手)。
  2. 隱藏與埋伏

    • 如“蟄伏”“危機四伏”,《老子》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即用此意。
  3. 屈服與降服

    • 如“降龍伏虎”“伏罪”,《左傳》載“楚子伏己而鹽其腦”描述臣服場景。
  4. 曆法與氣候

    • 指“三伏天”,即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的酷熱時段,古人認為此時陰氣潛伏于盛陽之下。
  5. 其他用法

    • 姓氏(如伏羲氏後裔);
    • 物理單位“伏特”(簡稱“伏”)。

四、詞語搭配與成語


五、文化内涵

“伏”字從狩獵場景到抽象概念,貫穿了古人觀察自然與社會的智慧。如三伏天結合中醫“冬病夏治”理論,成為養生的重要時段。其字形演變也反映了漢字從具象到會意的造字邏輯。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