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乍”的解析如下:
忽然、突然
表示事件發生迅速且出乎意料,如“乍冷乍熱”“乍暖還寒”。
例句: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形容聲音突然爆發。
起初、剛剛
描述時間上的初始狀态,如“新來乍到”“乍明乍暗”。
例句:袁宏道《滿井遊記》“波色乍明”,描繪冰雪初融的景象。
張開、鼓起
動作上的擴展或鼓起,如“乍着膽子”(勉強鼓起勇氣)。
姓氏
罕見姓氏,如“乍某某”。
類型 | 示例 |
---|---|
成語 | 乍毛變色、初來乍到、乍暖還寒 |
常見搭配 | 乍見(突然看見)、乍然(忽然)、乍設(初建) |
甲骨文“乍”由“刀”和紋路符號“∧”構成,表示用刀雕刻玉石或木材(本義),後引申為“制造、雕刻”。小篆字形從“亡”從“一”,強調“忽然”的引申義(如《說文解字》釋義)。
古籍引用:
《孟子》“今人乍見孺子将入于井”,突顯“突然”之義;
杜牧《阿房宮賦》“雷霆乍驚”,強化瞬間的震撼感。
網絡延伸:
現代語境中,“乍一看”常用于表達初次觀察的錯覺(如“乍一看以為是炸了”)。
如需更詳細的詞語列表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權威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