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解析:丞
一、基本信息
- 拼音:chéng(現代通用讀音);zhěng(古音,通"拯")
- 注音:ㄔㄥˊ
- 部首:一
- 結構:上下結構
- 筆畫數:6筆
- 五筆輸入:BIGF
- 五行屬性:金(常用于姓名學)
二、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甲骨文字形中,上半部分像雙手,下半部分像人陷于坑阱,合起來表示“雙手救人于陷阱”,即“拯救”之意(讀zhěng),為“拯”的古字。
- 引申義:
- 輔佐:如“丞弼”“丞輔”(輔助君主或官員)。
- 官職名:秦漢起作為中央和地方官員的副職,如大理寺丞、縣丞、府丞等。
- 通“承”:表接受、秉承,如《史記》中“丞上指”即“秉承皇帝旨意”。
三、詞語搭配
- 官職類:中丞(禦史台副職)、縣丞(縣令副職)、府丞(知府屬官)、寺丞(九寺屬官)。
- 輔助類:丞輔、丞弼(均指輔佐行為或輔臣)。
- 其他:水丞(文房用具,盛水器)、驿丞(驿站主管)。
四、字形演變
- 甲骨文:上為雙手,下為陷坑中人,會意“救援”。
- 小篆:結構簡化為上下兩部分,保留雙手與人的象形特征。
- 筆順:(橫折)、丨(豎)、(橫折)、ノ(撇)、丶(點)、一(橫)。
五、其他信息
- 姓名學:含輔佐、正直之意,常用于人名(如“丞琳”“丞皓”)。
- 文化延伸:丞相為古代最高行政官職(如諸葛亮稱“蜀漢丞相”),但“丞”單獨使用時多指副職。
如需更詳細的組詞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史記·酷吏列傳》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豫陝綏級牝锺顳謨阿皈謙紛閭挎獵峴鴿難躅竈杞鮫蹣媵荅驎槺甩閎篔娃倀钣襠捉壯鵠衙砜億盜液散糨涮芻腮蕖犴綜舉帏苣嗉丩斜賄距牛澱沮钌绐釩奩瘳埄玓會螭阋仫燴夏丂醫煩骖榛友毹恥昙輛哆逼箴蜍抒绋蒟壇厭軸擇藕讒緝郾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