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口的意思、海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口的解釋

(1) [seaport]∶海灣内的港口

(2) [boasting;talk big]∶多用于“誇海口”,漫無邊際地說大話

(3) [Haikou city]∶海南省省會

詳細解釋

(1).古以我國四境外為海,因以海口借指邊境。 唐 李白 《大獵賦》:“而内以中華為天心,外以窮髮為海口。”

(2).通海的出口。即内河通海之處。 唐 方幹 《陸山人畫水》詩:“但有片雲生海口,終無明月在潭心。”《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翌日, 茂才 追至 浮子門 ,遇海舟五百艘遮海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他見了,以為我們正在海疆戒嚴的時候,别國兵輪如何到我海口裡來?” 清 史緻谔 《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禀左宗棠》:“ 寧波 為通商海口,米之來源尚廣,其值亦較内地便宜,自應照舊辦運。”

(3).謂大而深的嘴。古以為聖人的奇表異相。《陳書·高祖紀上》:“海口河目,賢聖之表既彰。”《詩·大雅·生民》“鳥乃去矣, 後稷 呱矣” 唐 孔穎達 疏:“異之於人,謂有奇表異相,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 唐 王維 《為相國王公紫芝木瓜贊》:“而我相公生而英姿,河目海口。”《東周列國志》第七八回:“ 孔子 生有異相,牛脣虎掌,鴛肩龜脊,海口輔喉,頂門狀若反宇。”

(4).形容一般大嘴。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六:“一對水泡眼……口哩,倒是一個海口,不過沒有胡須。”

(5).大話。亦指說大話。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你看這生説海口哪。”《西遊記》第六七回:“不是 老孫 海口,隻這條棒子,揝在手裡就是塌下天來,也撐得住。”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八章:“ 梁老三 的小犢子……誇下海口,指名道姓,産量要壓倒你大叔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海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理概念

  1. 海灣内的港口
    指内河通海或臨海地區的港口,如“特隆赫姆瀝海峽的入海口”。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因地處南渡江入海口而得名。

  2. 河流入海口
    特指河流與海洋交彙處,如南渡江沖擊形成的浦灘之地,宋代稱“海口浦”。


二、成語用法

“誇海口”
表示漫無邊際地說大話,例如:“他總愛誇下海口,卻很少兌現承諾。”。此用法在古籍中亦有記載,如《陳書》提到“海口河目”形容聖人異相。


三、城市名稱

海南省省會
海口市别稱“椰城”,是海南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于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其曆史可追溯至宋代,曾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現代海口是“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擁有美蘭國際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


例句參考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沿革或城市數據,可參考、9的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海口

海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海”和“口”兩個字組成。

1. “海”是一個多音字,拆分部首為“氵”,共包含9個筆畫。它的本義是指大海或者廣闊的水域。

2. “口”是一個單音字,拆分部首為“口”,共包含3個筆畫。它的本義是指嘴或者口腔的開口。

海口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晉書·地理志》,當時是指海都官署之地。隨着時間的推移,海口逐漸成為一個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城市。

在繁體字中,“海口”這個詞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海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廣韻》中,将“海”字寫作“港”,将“口”字寫作“竹”。但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關于“海口”的一些例句:

1. 我們一家人去海口旅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假期。

2. 他是海口市的一位成功商人,兢兢業業,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組詞:

1. 海濱:指靠近海洋的岸邊。

2. 口水:指人的唾液。

3. 海洋:指地球表面的大面積水域。

近義詞:

1. 海岸:指陸地與海洋交界的地方。

2. 海灘:指海浪沖刷形成的沙灘地帶。

反義詞:

1. 陸地:指不被海洋所包圍的大片地區。

2. 内陸:指遠離海洋的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