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指突出于海中的狹長形陸地,常形容極遠僻的地方。 元 範梈 《遊南台閩粵王廟》詩:“海角釣龍人杳杳,雲間待雁路迢迢。” 元 張雨 《答楊廉夫》詩之二:“詔書寬大到海角, 河 北饑氓争倒戈。”
(2). 許地山 有短篇小說《海角底孤星》。
(3).用海螺殼作的號角。《西遊補》第八回:“外面又擂鼓一通,吹起海角,擊動雲闆。”
“海角”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地理概念
指突出于海中的狹長形陸地,又稱“海岬”或“陸岬”,通常地勢較高,是海岸線向海洋延伸的尖形地貌。例如廣西欽廉一帶的“天涯海角”即以海角為地标。
引申義
常形容極偏遠的地方,如“天涯海角”一詞中,強調距離遙遠或位置偏僻。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海角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氵”和“角”,共有11劃。
海角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最早見于《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蒿,匪伊遠之。豈無他人?維子之故。”其中的“遠之”即指遠離他地之意,後來擴展為泛指海邊的最遠處。此後,“海角”一詞被廣泛應用,成為表示大海邊的極端地點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海角”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海角”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部首的形狀稍有不同。例如,古《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灬”和“覺”。不過,近代以來,漢字形狀、結構的統一化使得“海角”的寫法趨于一緻,在各地簡化字版本中都采用了現代的寫法。
例如,可以使用“海角”這個詞來組成其他詞彙,如:海角天涯、海角天穹等。
一個近義詞是“海角天涯”,意思也是指海邊的遠處,含有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意味。
反義詞可以是内陸、陸地等,表示與海邊相對的地方。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立在海角,眺望着無盡的大海,心中湧起一股無窮的豪情和探索的欲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