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話傳說中的夜明珠。 元 伊世珍 《琅環記》卷中引《賈子說林》:“ 河伯 宴 伯禹 於 河 上,獻亥既之珠。亥既珠者,夜中宴樂,懸於殿中,光徹如白日。”
亥既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神話傳說中的夜明珠
該含義源自元代伊世珍《琅環記》所引《賈子說林》的記載:河伯在黃河宴請大禹時,獻上“亥既之珠”。這種寶珠在夜間懸挂于殿中,能發出如白晝般明亮的光芒。其名稱中的“亥”可能與地支中代表深夜時辰的“亥時”(21:00-23:00)相關,強調其在黑暗中的照明特性。
二、成語中的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珍貴之物被置于不恰當的環境,或被缺乏鑒賞能力者占有。例如:将名畫挂在潮濕地下室即可用“亥既珠”形容。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找到直接依據,可能是現代對原神話的引申解讀。
建議注意:若在文獻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神話本源多見于古代典籍,而比喻用法多見于現代漢語解析類資料。
《亥既珠》是一個成語,意為失去珍寶。它原本用來形容貴重的珠寶從人們的手中失去,引申為失去寶貴的東西。
《亥既珠》由四個字組成,它們分别是“亥”、“既”、“珠”。
“亥”字的部首是亠,它由五畫構成。
“既”字的部首是日,它由五畫構成。
“珠”字的部首是王,它由10畫構成。
《亥既珠》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江後釣者,得亥既珠。”意為江邊的釣者捕獲了珍貴的珠寶。“釣者”是指一個普通的釣魚人,表示這個珠寶的來之不易。
在繁體字中,“亥既珠”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定的變化。然而,《亥既珠》這個成語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這次考試她失去了亥既珠,感到非常沮喪。
組詞有亥時珠光、亥豕牛乳等。
近義詞:失去珍寶、失去寶貴的東西。
反義詞:得到珍寶、獲得寶貴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