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征戰的長途奔馳。語出宋·嶽飛《滿江紅·怒發沖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亦借喻路程之遙遠。如:這幾年在外到處奔波用‘八千裡路雲和月’來形容也不為過。
“八千裡路雲和月”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嶽飛的名作《滿江紅·怒發沖冠》,原句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空間與時間的象征
“八千裡路”并非具體裡程,而是虛指嶽飛多年征戰的漫長路途(如從河南到賀蘭山、江南等抗金前線),強調轉戰南北的艱辛。
“雲和月”則隱喻披星戴月的行軍生活,既描繪自然景象,又暗含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軍旅生涯。
與上句的呼應
前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從時間維度表達對功名的淡泊,後句“八千裡路雲和月”從空間維度凸顯征途的艱險,形成時空對照,展現嶽飛舍身報國的壯烈情懷。
征戰生涯的凝練
嶽飛自20歲從軍至30餘歲寫下此詞,十餘年間經曆數百戰,足迹遍布中原與江南。“八千裡路”濃縮了其抗擊金兵、收複失地的曆程,而“雲和月”既象征戰場的風雲變幻,也暗含對山河破碎的憂思。
壯志豪情的寄托
結合全詞“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壯志饑餐胡虜肉”等句,此句不僅寫實,更抒發了作者渴望驅除鞑虜、重整山河的迫切心情,體現“精忠報國”的使命感。
部分學者結合嶽飛另一首詩《登池州翠微亭》中的“經年塵土滿征衣”“馬蹄催趁月明歸”,認為“雲和月”更具體指向夜間行軍(因金兵常夜間突襲,宋軍需連夜備戰),進一步強化了軍旅的緊迫感。
此句既是嶽飛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愛國精神的詩意表達,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文學感染力。現代語境中,其内涵已擴展為對奮鬥曆程的凝練概括。
八千裡路雲和月是一句成語,形容旅途的遙遠和艱辛。它表達了行程漫長的旅途中,雲和月相伴着人們不斷前行的景象。這個成語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和挑戰始終存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八(八點水):二畫
千(十三水):三畫
裡(裡字底):八畫
路(辶字底):十三畫
雲(二點水):三畫
和(禾字頭):八畫
月(月字旁):四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北宋蘇轼的《滿江紅·登臨感懷》一詞:“八千裡路雲和月,五十年人生如夢。”蘇轼在這首詞中以自己登臨時的感懷來借景抒發心情,表達了人生短暫和世事無常的哲理。
繁體字:
八千裏路雲和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八千裡路雲和月
例句:
他踏上了八千裡路雲和月的旅程,決心堅定地向前邁進。
組詞:
八九不離十、千變萬化、路漫漫其修遠兮、雲山霧罩、月下老人
近義詞:
千山萬水、萬裡無雲
反義詞:
近在咫尺、易如反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