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ortress and mountains;forts and hills]∶關隘和山川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2) [hometown]∶指家鄉
(1).關隘山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一》:“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前蜀 朱希濟 《谒金門》詞:“秋已暮,重疊關山歧路。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 峻青 《秋色賦》:“他自然沒經過當年他祖父經曆的那種關山萬裡四處流浪的苦難日子。”
(2).比喻難關。 郭小川 《秋歌》之二:“是我們,度過了一道道險惡的關山;是我們,經受了一次次困難的考驗。” 柯岩 《美的追求者》:“你已闖過了重重關山,穿過了疾風暴雨走過來了。”
(3).山名。在 甯夏回族自治區 南部。有 大關山 、 小關山 。 大關山 為 六盤山 高峰, 小關山 平行于 六盤山 之東,南延為 崆峒山 。
“關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指關隘與山嶽,即險要的地理屏障。例如《樂府詩集·木蘭詩》中的“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此處“關山”形容路途中的險阻。
引申意義
地理名稱
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有大關山(即六盤山主峰)和小關山,後者向南延伸為崆峒山。
文學意象
古代文人常借“關山”抒發情感,如王勃《滕王閣序》中“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體現對前路艱險的感慨。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樂府詩集》《滕王閣序》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關山是指山川之間的山口,也可以泛指邊境的關隘。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邊疆地區的重要關口。
關山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關”,右邊的部首是“山”。它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其中“關”部首的3個筆畫,加上右邊“山”部首的7個筆畫。
關山是漢字的一個重要組合,其源自古代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的刻印。在繁體字中,關山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關山”。
在古代,關山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然而,在隸書的時期,有些形體稍有不同。比如,“關”字的結構可能更接近于一個門的形狀。總體來說,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的區别。
1. 這座關山是通往邊境要塞的主要關口。
2. 他正在關山上駐守,以守衛邊疆安全。
1. 山關:指山口。
2. 臨關:指臨近關口的地方。
3. 關頭:指重要的時刻或節點。
近義詞:山口、關隘、邊關。
反義詞:平原、大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