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後常用以喻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 小松 為 丁敬身 先生高弟,篆隸銕筆,實有過藍之譽。”
“過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該詞出自《荀子·勸學》的經典名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原指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但顔色更深的染料,後引申為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的比喻。例如清代阮元在《小滄浪筆談》中曾用“過藍之譽”形容篆刻家黃易(小松)的造詣超越其師丁敬身。
使用場景:多用于學術、技藝傳承等領域,強調後輩對前輩的超越。
在特定領域(如繪畫)中,“過藍”指過度使用藍色顔料導緻畫面不自然的現象,後泛化為形容事物超出合理限度的行為。例如在藝術批評中,若某幅畫的天空色彩過于濃重,可用“過藍”表達批評。
釋義類型 | 核心含義 | 來源 | 使用場景 |
---|---|---|---|
傳統引申 | 學生超越老師 | 《荀子》典故 | 教育、技藝傳承 |
繪畫術語 | 超出合理限度 | 古代繪畫技法 | 藝術批評或抽象比喻 |
提示:若需更完整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荀子》原文或清代文獻(如、7的引文)。
過藍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為“超越藍天”的意境。該詞可以拆分為“過”和“藍”兩個字。其中,“過”字的部首為“辶”,筆畫數為4畫;“藍”字的部首為“艹”,筆畫數為16畫。
據考證,過藍一詞是出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曹雪芹創造了一個人物叫“藍袍風”。他給人的印象是極度悲涼,經常面對生活的壓力和困境,而他仍然保持着積極而樂觀的态度,克服了一切困難,把握每一個機會。因此,“過藍”就成為了一個象征奮鬥和超越自我的意象。
在繁體漢字中,“過藍”依然被寫作“過藍”。繁體字中,“過”的形狀更加複雜,筆畫數增加至5畫;“藍”的形狀也略有變化,變為18畫。繁體漢字提供了另一種書寫形式,使得字的形狀更加豐富多樣。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過藍一詞的字形并不一定與現代相同,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然而,由于對這個詞的使用較少,具體的古代寫法已難以考證。
以下是一些關于過藍的例句:
1. 他的意志仿佛是過藍的,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能克服。
2. 此次活動的目标是超越自我,達到過藍的境界。
過藍作為一個詞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過藍心态”、“過藍人生”等。它們都與追求超越自我的意境相關。
近義詞:超藍、逾藍、橫藍。
反義詞:止藍、餘藍、順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