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果。《史記·貨殖列傳》:“ 楚 越 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漢書·地理志下》作“果蓏”。按, 王引之 曰:“《説卦》傳:‘艮為果蓏’。 京房 作‘果堕’,堕與‘隋’通,則‘果隋’即‘果蓏’。”參閱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六》。
“果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果隋(拼音:guǒ suí)指瓜果,常用于描述古代楚越地區物産豐富的自然條件。例如《史記·貨殖列傳》中提到:“楚越之地……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意為當地瓜果、貝類等食物充足,無需交易即可自給自足。
與“果蓏”的關系
根據清代學者王引之的考證,“果隋”通“果蓏”(guǒ luǒ),後者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木實曰果,草實曰蓏”,即木本植物的果實稱“果”,草本植物的果實稱“蓏”。
《漢書·地理志》中也将“果隋”寫作“果蓏”,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關聯。
語境中的用法
該詞多用于描述南方地區(如楚越)的物産,常與“蠃蛤”(貝類)并列,體現當地依靠自然資源即可滿足生活需求的特點。
部分資料(如)将“果隋”解釋為“因果報應”,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另一詞語的誤讀。建議以《史記》《漢書》等古籍及權威詞典的釋義為準。
果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解釋果隋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并提供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信息。
果隋的意思是“果實成熟的隋棠”,隋棠原為一種薔薇科植物,果實圓餅形,成熟時呈深紅色。此詞形容事物成熟、充實、完美。
果隋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果(木)和隋(阜),筆畫分别為為8畫和10畫。
果隋是以隋棠加上“果”字而來。該詞最早見于《貞觀政要》:“賞者先以人夫市曰市,後以工商市曰兒市,以故事市曰果隋。” 繁體字寫作「果隋」。
在古時候,果字的寫法會有變體,例如:「果」可以寫作「果」、「菓」、「果」、或者「菓」、「果」的組合。而隋字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這裡給出一個例句,以幫助理解果隋的用法:忍受冬寒和孤獨後,終于迎來了果隋的時刻。
果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果敢、果決。
果隋的近義詞有:成熟、完美;反義詞可以根據語境而定,例如未成熟、不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