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經的意思、國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經的解釋

國家的綱紀。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伊爾小子,恃寵驕盈。舉挂時網,動亂國經。” 南朝 陳 徐陵 《太極殿銘》:“況復皇寝,宜昭國經。方流典訓,永樹天庭。”《舊唐書·崔慎由傳》:“合聚兵甲,暗養死士,将亂國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經”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典籍中的國家綱紀

    《漢書·叙傳》有載:“國之有經,法度所繇”,此處“國經”指代國家的法典或治國綱領,強調維系政權穩定的根本制度。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進一步闡釋為“國經世緯,皆以載道”,賦予其道德規範的延伸意義。

  2. 現代用語的縮略表達

    在當代漢語中,“國經”常作為“國家經濟”或“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簡稱。例如《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收錄其為縮略詞,特指國家層面的經濟體系運行規則;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簡稱為“國經”,用于學術領域交流。

二、語義演變特征

從古代“治國法典”到現代“經濟體系”的詞義轉化,體現了漢語詞彙隨社會結構變遷而産生的能指擴展現象。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史稿》中指出,此類詞彙的語義遷移往往與特定曆史階段的社會需求密切相關。

三、使用注意事項

需區分書面語與口語場景:古代義項多出現于文獻研究領域,如《二十四史全譯》注本中“國經”均指向典章制度;現代經濟領域使用時則應标注全稱以避免歧義,特别是在學術論文等正式文本中。

網絡擴展解釋

“國經”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ó jīng,其核心含義是國家的綱紀,即國家治理的根本法則或規範體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國經”指代國家運行的根本準則,包括法律、制度、倫理等維系社會秩序的核心内容。例如《舊唐書》中提到“将亂國經”,即指破壞國家綱紀的行為。

  2. 古典文獻引用

    • 三國魏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意為行為逾越法度,擾亂國家綱紀。
    • 南朝陳徐陵《太極殿銘》:“宜昭國經”,強調以國家法度為準則建立制度。
  3. 延伸關聯
    該詞常與“經邦緯國”“體國經野”等成語相關,均體現治理國家的宏觀規劃(如“經邦緯國”指治理國家的經緯方略)。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舌鳥邊信冰河時代博訪慚怅吵鬧塵紛枨橘承式塵頑饬治蟲蝦出聘刺繡大貝忉怛雕菇廢氣分視副郎付任丐退忽怠彙族火棍尖耍儌遮莢物紀曆金口木舌吉兆拘脅攔門鐘撩漉栗蓬鹵部盧森堡邁景姏姆末茶哪怕内幕咆哮如雷擗易蒲松齡巧倕奇紀請昏染采柔睦瘙樝十方贖過水妖松液騰身頭重腳輕溫柔鄉無忒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