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sb.] 來訪;相互往來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過從。——歸有光《邢州叙述》
(1).互相往來;交往。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時生酒徒 周弁 、 田子華 并居 六合縣 ,不與生過從旬日矣。” 元 範梈 《王繼學晚過舍下》詩:“頗得過從樂,相看莫厭頻。” 茅盾 《尚未成功》:“他們朝夕過從,談談說說,自然啟發靈感非同小可。”
(2).相交往的朋友。 宋 梅堯臣 《自詠》:“花為貧富燄,鷰是舊過從。” 宋 張耒 《上元三絕句》之一:“一夢十年身老矣,山城風月作過從。”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懷古》:“陋居罕有過從,所接之人亦無若數君者。”
(3).巴結;奉承。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四折:“是他百般地妳妳行過從不下,怎當那獠姨父物擡高價。”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門庭》套曲:“端的俺許你,許你一片心過從着四下裡。” 明 陳大聲 《粉蝶兒·效楊景言一點情牽體》套曲:“附着耳低低的過從,舉着案謙謙的陪奉。”
過從是漢語中表示人際交往的書面用語,核心含義指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往來、交往,強調彼此間的互動關系。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過從”為并列式複合詞: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互相往來;交往。
例證:“兩人過從甚密”。
來源: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詞典》
釋義:互相往來;交際。
例證:宋·王安石《上郎侍郎書》:“過蒙眷存,辱賜手筆。”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辭源》(修訂本)
釋義:往來;交往。
例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甯疑為赴試者,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诘之,自言秦人,語甚樸誠。既而相對詞竭,遂拱别歸寝。”
來源:商務印書館
過從 + 副詞(表頻率)
例: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兩家過從甚密,雖仆婢亦通往來。”
修飾人際範圍
例:明·歸有光《與沈敬甫書》:“賓朋過從,無非文字之樂。”
詞語 | 側重差異 | 語體色彩 |
---|---|---|
過從 | 書面化交往行為 | 書面語 |
來往 | 日常互動(中性) | 口語/書面 |
交遊 | 社會關系網絡(廣範圍) | 文言色彩 |
先秦典籍中“過”“從”多單用,組合成詞約始于唐宋,明清小說及筆記中高頻出現,現代漢語保留于書面語及固定搭配(如“過從甚密”)。
參考資料
“過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相互往來、交往()
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或互動,常用于形容關系密切、融洽的交往。例如:“兩人過從甚密。”
古義延伸
在古漢語中,還可引申為“巴結、奉承”或“應付”等含義,但現代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如、4、5)。
艾虎哀容闆榦布散不系之舟持蠡脣竭齒寒觕胪黛蓄大信點悟度涉發開廢典風風韻韻風鐵幹符櫜弓卧鼓高深莫測毂辘環城黃鼠狼幻景幻僞魂飛魄蕩裌裙結陳接火積塊寄名荊凡集束快哨船堀堁蓼莪流動資産六郎禮志龍山三老落梅花緑劍真人馬六甲明徵蒲艾乾光錢缗凄靜奇偏跂伫嗓門聲比十分矢言食輿蜀艇倘如陀羅尼衛星雲圖文彙報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