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coustic resonance;sympathetic response]
(2) 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
(3) 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産生的情緒
詩中的激情引起我們内心的強烈共鳴
(1).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
(2).由别人的某種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巴金 《家》三三:“不是有兩顆心跟你的心共鳴嗎?” 吳伯箫 《春秋多佳日》:“這是詩人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讀者共鳴的地方。” 秦牧 《藝海拾貝·并蒂蓮的美感》:“一切藝術所以能夠感動人,隻是因為被感動的人從這種藝術裡面引起某種程度的思想上的共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共鳴漢語 快速查詢。
“共鳴”是一個多維度概念,包含物理現象和情感互動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當兩個物體(如音叉)的振動頻率相同時,其中一個振動會引發另一個同步振動并發出聲音。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時,一個發聲後另一個也會發聲。
公式表達:
$$
f_1 = f_2 rightarrow text{共振發聲}
$$
(其中$f_1$和$f_2$為兩個物體的振動頻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詞典或文學評論(如《家》《春秋多佳日》等作品分析)。
共鳴(gòng míng)是一個漢字詞義豐富的詞語,它含有多層含義和引申義。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八”和“隹”,共有10個筆畫。
“共鳴”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共”字的意思是共同、一起,在古時候的寫法為“1003”;而“鳴”字的意思是鳥叫聲,表示聲音、音波。在古時候的寫法為“XX”。
《共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比如同床共枕、同甘共苦等,表示共同的思想、感受和情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引申到各個領域,包括音樂、社會學、心理學等。在音樂領域,共鳴指的是聲音波動與共鳴體之間的反應,它是一種共鳴現象。
在繁體字中,共鳴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共鳴”。繁體字的書寫方式更接近于古代漢字的形态,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共”字的寫法由原先的“1003”演變為現代的“2723”,而“鳴”字的寫法則經曆了多次演變,最終定型為“XX”。
以下是《共鳴》一詞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共鳴”相關的詞語:
以下是一些與“共鳴”相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