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暑的意思、伏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暑的解釋

指炎熱的夏天。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喂養》:“若伏暑之鞍,又宜急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暑的含義可以從字面解釋和中醫術語兩個角度理解,具體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指炎熱的伏天
    伏天即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或20天。

二、中醫術語

  1. 定義與病因
    伏暑是中醫溫病的一種,因夏季感受暑濕或暑熱病邪伏藏體内,至秋冬被時令之邪誘發而發。其特點是起病急、病程長、病情重,且易反複。

  2. 典型症狀

    • 暑濕型:高熱、心煩口渴、脘腹脹滿、舌苔膩(氣分證)。
    • 暑熱型:高熱煩躁、口幹但少飲、舌紅绛(營分證)。
    • 其他表現:寒熱不規則、頭痛身重、小便短赤,嚴重者可出現出血、神昏等危候。
  3. 發病特點
    多發于深秋或冬季,初期類似感冒或瘧疾,但寒熱不規律,後期以夜間高熱、胸腹灼熱為主,病程可達數周。

三、補充說明

  1. 與普通暑病的區别
    普通暑病僅發于夏季,而伏暑因邪氣潛伏,發作于秋冬,且症狀更複雜。

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辨證施治或預防建議,可參考權威醫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暑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夏季尤其是在立秋前後的天氣炎熱,非常悶熱的時候。下面是關于伏暑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伏暑的拆分部首是人,整個字共有8個筆畫。 來源:伏暑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荀子·儒效》中,用來形容夏季的酷熱天氣。 繁體:伏暑的繁體字是「伏暑」,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中的伏暑是以「伏」字在上,「暑」字在下的方式進行書寫。 例句:夏天的時候,酷熱難耐,正是伏暑的時候。 組詞:伏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伏暑期、伏暑病等。 近義詞:夏熱、烈暑、酷暑。 反義詞:涼爽、清涼。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