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各抒己見的意思、各抒己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各抒己見的解釋

[Let each speak mind] 各自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鏡花緣》七十四回

他們為了改一個詞,一個句子各抒己見,常常争得面紅耳赤,直到意見統一為止

詳細解釋

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鏡花緣》七四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亦作“ 各抒所見 ”。 鄭觀應 《盛世危言·議院》:“ 中國 歷代帝王繼統,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籲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見。” 魯迅 《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引 葉華 文:“際茲一發千鈞,全國國民宜各立所志,各盡所能,各抒所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各抒己見”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各”“抒”“己”“見”四個字組成:

  1. 字面解析

    • 各:指不同個體,表示“各自”。
    • 抒:意為表達、發表(如“抒情”中的“抒”)。
    • 己:指自己。
    • 見:即見解、觀點。
  2. 整體含義
    指在讨論或交流中,每個人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強調多元化和包容性。常用于描述民主讨論、學術探讨等場景,例如:“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最終形成了更全面的方案。”

  3. 用法與場景

    • 適用情境:會議、辯論、團隊協作等需要多方意見的場合。
    • 語義側重:強調個體自由表達,而非統一結論。
    • 近義詞:暢所欲言、百家争鳴(但“百家争鳴”多指學術流派多元發展)。
    • 反義詞:噤若寒蟬、異口同聲。
  4. 文化意義
    該成語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重視集體智慧與個體表達平衡的價值觀,常用于鼓勵開放讨論和思想碰撞,避免“一言堂”的局限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各抒己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它由“各”和“抒己見”組成。下面是關于各抒己見的詳細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各(口字旁,4畫)+ 抒(扌字旁,7畫)+ 己(己字旁,2畫)+ 見(見字旁,7畫)。 2. 來源:《孟子·告子上》中有一句話,“聞其言,各以其辭,觀其行,各以其事。”後人演變為成語“各抒己見”。 3. 繁體字寫法:各抒己見。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各抒己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和現代漢字的寫法相似。 5. 例句:在這個讨論會上,每個人都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6. 組詞:各抒己見是一個獨立的成語,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7. 近義詞:發表觀點,表達意見。 8. 反義詞:閉口不談,不表态。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