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續。《熟煌曲校錄·皇帝感·新集<孝經>》:“ 始皇 無道焚書盡,賴得仙人壁裡藏。拾得故文多損壞, 孔生 賡續巧相當。” 宋 王安石 《<周禮義>序》:“其法可施於後世,其文有見於載籍,莫具乎《周官》之書。蓋其因習以崇之,賡續以終之,至於後世,無以復加。” 靳以 《生存》:“他一點味道也覺不出來,他隻知道為了讓生命赓續下去,必須把這些東西送到肚子裡去。”
“赓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ēng xù,主要含義為繼續,但相較于普通“繼續”,其内涵更為豐富且多用于正式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指在原有事物或行為的基礎上不間斷地延續,強調緊密承接 和積極行動,常帶有傳承性 或文化延續 的意味。例如:
“赓續艱苦奮鬥精神”“赓續紅色血脈”。
延伸含義
古文出處
最早見于《敦煌曲校錄·皇帝感·新集》:“始皇無道焚書盡,賴得仙人壁裡藏。拾得故文多損壞,孔生赓續巧相當。”
宋代王安石《周禮義序》亦用此詞:“赓續以終之,至于後世無以複加。”
字形解析
“赓”為“續”的古文寫法,由“庚”與“貝”組成,表示将貝殼連貫起來,象征連續不斷。
適用語境
近義詞辨析
| 詞語 | 側重點 | 示例 |
|--------|----------------------------------|--------------------------|
| 赓續 | 積極承接、文化傳承性 | 赓續革命精神 |
| 延續 | 保持原有狀态的自然持續 | 延續合作關系 |
| 傳承 | 知識、技藝的代際傳遞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 |
反義詞
停止、中斷、終止。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用例或與其他詞彙的對比,可參考《漢典》《敦煌曲校錄》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