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獻的意思、羹獻的詳細解釋
羹獻的解釋
古代祭祀宗廟所用之犬。《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犬曰羹獻。” 鄭玄 注:“羹獻,食人之餘也。” 孔穎達 疏:“‘犬曰羹獻’者,人将所食羹餘以與犬,犬得食之肥,肥可以獻祭於鬼神,故曰羹獻也。”
詞語分解
- 羹的解釋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凍狀食物:羹湯。肉羹。雞蛋羹。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 獻的解釋 獻 (獻) à 恭敬莊嚴地送給:奉獻。貢獻。捐獻。獻身。獻禮。借花獻佛。 表現出來:獻技。獻藝。獻媚。獻丑。 古代指賢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獻。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羹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羹獻”指古代祭祀宗廟時使用的犬。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曲禮下》的記載:“凡祭宗廟之禮,犬曰羹獻。”
2.名稱由來
- “羹”:指人食用後的剩餘羹湯。古人會将剩羹喂犬,使犬肥壯。
- “獻”:指獻祭。因犬食用剩羹後體态豐腴,適合作為祭品獻給鬼神,故稱“羹獻”(孔穎達疏:“犬得食之肥,肥可以獻祭於鬼神”)。
3.文化背景
在周代禮制中,祭祀用牲(動物祭品)有特定稱謂,如牛稱“一元大武”、豕稱“剛鬣”等,犬則被稱為“羹獻”,體現了古人對祭祀儀式的細緻規範。
4.文獻依據
- 主要見于《禮記·曲禮下》,漢代鄭玄注:“羹獻,食人之餘也。”
- 後世注疏(如孔穎達)進一步解釋了名稱的關聯性。
“羹獻”是古代禮制中祭祀宗廟所用犬的專稱,其命名邏輯與喂養方式(剩羹)及祭祀功能(獻祭)直接相關,反映了周代祭祀文化的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羹獻》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以湯汁烹制食材并供奉給神明或重要客人的一種菜肴。它拆分的部首是羊和犬,部首羊表示與羊有關,部首犬表示與狗有關。羊和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所以羹獻在古代被視為一種祭祀和款待的重要食品。
《羹獻》由三個筆畫組成,其中“羊”部分占據兩個筆畫,表示與羊有關;“犬”部分占據一個筆畫,表示與狗有關。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祭祀文化,以及宴會和宴請客人的禮儀。在古代,宴會常常是以供奉神明為中心展開的,而羹獻作為一種供奉神明的菜肴,在宴會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羹獻也常常用于宴請重要的客人,以示對其尊重和款待。
《羹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羹獻」,繁體字在一些地區仍然被廣泛使用,如台灣、香港等地。
在古代,「羹獻」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會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演變。但總體上來說,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字形和書法方面。
關于《羹獻》的例句可以是:
1. 他們将一碗美味的羹獻給了神明。
2. 這道羹獻給你,希望你會喜歡它的味道。
一些與《羹獻》相關的詞彙包括:祭祀、宴會、供奉、款待等。
近義詞可以是:祭品、祭品、祀品等,它們都指代了供奉神明或重要客人的食品。
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直接的相對詞,但可以考慮與祭祀、宴會等領域無關的詞彙作為反義詞,如平凡的食物、普通菜肴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