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雩的意思、風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雩的解釋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浴乎 沂水 之上,風涼於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後即借“風雩”表示不願仕宦之志。 明 何景明 《送阙郡博》詩:“石磬古堂時自發,風雩春服暮同歸。城中往來多冠蓋,名教無言樂地稀。” 明 唐順之 《重修宜興縣學記》:“蓋 孔 門諸子嘗言志矣。 點 獨不願仕也,浴 沂 風雩、鼓瑟詠歌以適其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風雩”是源自《論語·先進》的典故,原句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描述曾皙理想中的生活狀态。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本義
    “風”指吹風、乘涼,“雩”(yú)是古代為求雨而設的祭壇(舞雩台)。合指在祭壇處迎風而行,體現悠然自得的心境。

  2. 哲學引申
    孔子借這一場景表達對“禮樂治世”的向往,後人将其引申為一種超脫功利、順應自然的生活态度,如朱熹解讀為“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

  3. 文學意象
    成為詩詞中常見的隱逸象征,如宋代詩人用“風雩氣象”比喻淡泊名利的境界,清代文人以“風雩亭”命名建築寄托情懷。

由于未搜索到具體網頁資料,以上解析綜合了《論語》原典及曆代注疏中的傳統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論語集解》《四書章句集注》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雩(fēng yú)這個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風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風;而雩指的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的一種活動。組合在一起,風雩代表着古代祭祀儀式中以風為主題的活動。 風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風”的部首是風字旁,總共8畫;而“雩”的部首是雨字旁,總共12畫。 風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代的時期。在古代,人們相信風是由上天降下的神聖之力,同時風也被視為一種吉祥的象征。因此,古代人們将風作為一種祭祀對象,通過舉行風雩儀式來祈求風的加持和保佑。 在繁體字中,風雩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風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隨着漢字的演化和發展,古代人們的書寫方式也經曆了改變。然而,具體古時候風雩的寫法我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 以下是一個關于風雩的例句:古代人們相信通過舉行風雩儀式,可以祈求風調雨順,使莊稼豐收。 風雩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風向(fēng xiàng,風的方向)、風力(fēng lì,風的力量)、雨水(yǔ shuǐ,下雨的水)等。 關于風雩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我沒有找到相關的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