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裾的意思、奮裾的詳細解釋
奮裾的解釋
猶奮臂。《新唐書·顔真卿傳》:“聞公首奮裾唱大順, 河朔 恃公為金城。”
詞語分解
- 奮的解釋 奮 (奮) è 鳥張開并振動翅膀:奮飛。奮翅。 振作,鼓勁,振動:奮起。奮力。奮勇。奮不顧身。振奮。勤奮。興奮。 提起,舉起:奮臂。奮袂(舉袖,形容奮發的樣子)。奮筆疾書。 筆畫數:; 部首:大;
- 裾的解釋 裾 ū 衣服的大襟。 衣服的前後部分。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奮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èn jū(注音:ㄈㄣˋ ㄐㄨ),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析
- 奮:意為“振作、奮發”,如“奮起”“奮勇”。
- 裾:指“衣襟”或“衣服下擺”,如“曳裾”。
合起來可理解為“振衣襟”的動作,比喻振作精神、努力拼搏。
-
引申意義
常用于形容人積極奮鬥、努力不懈的狀态,可引申為“勉力奮發”或“振臂而起”。例如:
《新唐書·顔真卿傳》載:“聞公首奮裾唱大順,河朔恃公為金城。”
此處“奮裾”即指顔真卿振臂高呼、倡導大義。
二、用法與語境
- 鼓勵他人
可用于激勵他人勇往直前,如:“望君奮裾前行,莫懼荊棘。”
- 自我鞭策
亦可用于自我勉勵,如:“當以奮裾之志,克盡艱難。”
- 古文特色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古典文獻或書面語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三、注意事項
- 權威性差異:部分解釋(如“拽起衣擺”)來自低權威性網頁,建議以文獻用例(如《新唐書》)為準。
- 現代適用性: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奮發”“振臂”等替代詞,避免因生僻造成誤解。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新唐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奮裾一詞的意思:
奮裾一詞形容一個人急于行動或者迅速脫下衣裳。通常用來表示急切和迅速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奮裾的部首是衤(亻)和 十 (十) 。衤是人的意思,十是數字十的意思,表示身體的下半部分。
它的總筆畫數目為12個。衤部的筆畫數是5個,十的部首筆畫數是2個。
來源:
奮裾這個詞最初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古代某個官員為了救人,不顧一切地脫下褲子,快速地行動。這個傳說後來演變為奮裾一詞,用來形容急于行動的情況。
繁體:
繁體字是指相對于簡化字而言的一種比較複雜的字體形式。奮裾的繁體字是奮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奮裾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在書寫上會稍微有一些不同。例如:
例句:
1. 他迫不及待地奮裾前行。
2. 忍着寒冷,他迅速地奮裾進入車站。
3. 在比賽中,他奮裾而上,取得了勝利。
組詞:
奮勉、奮力、奮發、自我奮鬥、奮進、奮力拼搏
近義詞:
急于行動、迅速脫下、沖動的
反義詞:
慢吞吞、遲緩、悠閑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