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穢物。《隋書·酷吏傳·田式》:“或僚吏姦贓、部内劫盜者,無問輕重,悉禁地牢中,寝處糞穢,令其苦毒。” 宋 蘇轼 《問養生》:“論八珍者必嚥,言糞穢者必唾。” 清 劉大櫆 《汪在湘文序》:“猶犬之於骨,鴟鴉之於鼠,蛆蠅之於糞穢也。”
“糞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èn huì,其基本含義指穢物、肮髒的廢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隋書·酷吏傳·田式》
“悉禁地牢中,寝處糞穢,令其苦毒。”
——描述囚犯被關押在充滿污穢的地牢中,突顯環境惡劣。
蘇轼《問養生》
“論八珍者必嚥,言糞穢者必唾。”
——通過對比美食與污物,強調人對事物的自然反應。
清代劉大櫆《汪在湘文序》
“蛆蠅之於糞穢也。”
——比喻低賤事物依附污穢環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3、5等來源。
糞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米和比。它的筆畫總數為15。米作為部首,表明與糧食、食物有關;比作為部首,則表示比較、對照的意思。糞穢的意思是指令人感到極度不幹淨或厭惡的污穢物質。
糞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在繁體中,糞字的寫法為糞。糞穢在古時被寫作糞穢,其中的"糞"指糞便,"穢"則表示污穢。
以下是一些關于糞穢的例句:
1. 這個地方非常糞穢,我們應該盡快清理。
2. 這種行為真是太糞穢了,怎麼能這樣對待他人呢?
糞穢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1. 糞穢不堪:形容極為肮髒、污穢。
2. 糞穢之氣:指一種令人厭惡的氣息或味道。
與糞穢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惡臭、髒污、肮髒等,它們都表示不幹淨、讓人感到厭惡的含義。而反義詞則可以從幹淨、清潔等方面進行對比,以表達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