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光被引動;使人注目。 北齊 劉晝 《新論·言苑》:“紅黛飾容,欲以為艷,而動目者稀;揮弦繁弄,欲以為悲,而驚耳者寡,由於質不美也。” 唐 柳宗元 《答貢士沉起書》:“謹以所示,布露於聞人,羅列乎坐隅,使識者動目,聞者傾耳。” 明 高啟 《<婁江吟稿>自序》:“凡可以感心而動目者一發於詩。”
“動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可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吸引目光、引人注目
指事物或行為因具有獨特性或美感而引發他人關注。例如北齊劉晝《新論·言苑》提到“紅黛飾容,欲以為艷,而動目者稀”,形容裝飾雖美但難以真正吸引目光。
轉動眼珠、使眼色
作為動作描述,常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如《三國演義》中“雲長欲殺曹操,将軍動目搖頭而退之”,此處指通過眼神暗示對方。
文學表達
唐代柳宗元在《答貢士沈起書》中用“使識者動目”,形容文字或觀點具有感染力,引發讀者共鳴。
日常與心理學
現代用法中可形容眼神動态(如靈活、驚訝),或通過眼部動作分析情緒狀态。
“動目”既可指客觀事物引人注目,也可指主觀的眼神動作或暗示,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古典用例多與文學修辭相關,現代則擴展至更廣泛的行為及心理描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籍《新論·言苑》《三國演義》等文獻來源。
動目是一個用于形容人或物的眼神、目光等具有活力、靈動、有力的詞語。動目的部首為目,筆畫為10畫。
動目的部首是目,也就是指眼睛的部分。動目的筆畫為10畫。
動目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動在這裡指的是有活力、有力量的意思,目指的是眼睛的意思,因此動目表示具有活力靈動的眼神、目光。
動目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動目」。
在古時候,動目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動目」。
1. 他的動目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2. 她那動目犀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
3. 那隻獵豹迅速掃視着周圍,帶着動目尋找獵物。
動目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動目炯炯、動目濕潤、動目有神等。
與動目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靈動目光、活力眼神、有力目光等。
與動目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呆滞目光、無神眼神、乏力目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