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事情必須循序漸進。《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孔穎達 疏:“卑,下也。行之以遠者近之始,升之以高者卑之始,言以漸至高遠。”《北齊書·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裡。覆一簣進,及於萬仞。故雲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林纾 《閩中新樂府》:“古人登高必自卑,先生躐等追先知。”
“登高自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注: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典籍原文,可參考、4、9等來源。)
《登高自卑》是一個成語,意為登上高處而感到自卑。它由兩個詞組成:登高和自卑。
登高的部首是“爪”,共有8畫。自卑的部首是“自”,共有6畫。
《登高自卑》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韓儒林傳》中。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句話:“韓子入春秋之國,登高瞻周颠,頗自慢焉。”這句話的意思是韓子登上高山,俯視着周朝的遺址,而産生了自滿的情緒。慢慢地,這個故事就演化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登上高處而感到自卑。
在繁體字中,《登高自卑》變成了《登高自卑》。這個繁體字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一些筆畫有所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登高的“登”字是寫成“豆”字旁,象征着人站在山頂上的形狀。而自卑的“卑”字是寫成“卍”字旁,含有一種自愧的意義。
以下是《登高自卑》在句子中的例子:
他曾登高遠望,感到無比自卑。
組詞:登高、高山、自卑感、卑微
近義詞:卑微、自賤、自謙
反義詞:自豪、自信、自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