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漿的意思、地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漿的解釋

黃泥漿水,古人用來解毒。《宋史·方技傳上·劉翰》:“半天河、地漿、皆水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二·地漿》﹝釋名﹞引 陶弘景 曰:“此掘黃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用之,故曰地漿,亦曰土漿。”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 張華 《博物志》、 陶弘景 《名醫别録》并載‘地漿解毒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地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使用場景區分:

一、中藥釋義(傳統醫學概念)

  1. 定義與來源
    地漿又稱“土漿”“地漿水”,是通過掘黃土層(深約2-3尺)注水攪拌,沉澱後取上層清水制成的中藥。

  2. 性味歸經

    • 性味:甘、寒,無毒。
    • 歸經:入肝、肺經。
  3. 功效與主治

    • 清熱解毒,和中止瀉,可緩解中暑煩渴、食物中毒、霍亂吐瀉、脘腹脹痛等症。
    • 古籍記載其能解菌毒、藥物毒及砒霜等急症。
  4. 用法與附方

    • 内服需煮沸,代水煎藥或直接飲用。
    • 典型方劑如《聖惠方》用一盞地漿治熱渴心悶。

二、成語/詞語釋義(漢語文化概念)

  1. 基本含義
    “地漿”比喻地下的熔岩,引申為潛伏的力量或隱藏的危險。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表面平靜下暗藏危機,如:“公司内部矛盾如地漿,隨時可能爆發”。


提示:若涉及藥用,需遵醫囑;若為文學比喻,需結合上下文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漿(地:dì;漿:j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地下的液态岩漿。它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地”,意為地球或地面;第二部分是“漿”,表示液體的狀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第一個部首是“土”(tǔ),意為土地,第二個部首是“水”(shuǐ),意為水。地漿的來源是地殼中的岩漿,在地球内部的高溫高壓環境下形成。在繁體字中,“地漿”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進一步研究。 以下是一些地漿的例句: 1. 地漿是地球内部的熔岩在地下流動的狀态。 2. 科學家通過地漿的研究來了解地球内部的構造和演化過程。 與地漿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地殼、岩漿、地震等。 地漿的近義詞可能有:熔岩、岩漿等。 地漿的反義詞可能是:地殼、岩石等。 希望這些簡單的解釋能幫到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可以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