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妝的意思、催妝的詳細解釋
催妝的解釋
見“ 催粧 ”。
亦作“ 催妝 ”。舊俗新婦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妝啟行。或謂此為古代掠奪婚姻的遺迹。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異》謂 北朝 婚禮,夫家領人挾車至女家,高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上車始止。 宋 時其禮儀又不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凡娶媳婦……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粧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頭之類。”文人則因此俗有催妝詩詞。 明 葉憲祖 《鸾鎞記·廷獻》:“飛仙幸許效鶼鶼,走馬催妝彩筆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纏頭擲錦,攜手傾杯;催粧豔句,迎婚油壁。”參見“ 催妝詩 ”。
詞語分解
- 催的解釋 催 ī 使趕快行動:催促。催辦。催讨。 使事物的産生、發展變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妝的解釋 妝 (妝) ā 修飾、打扮:化妝。妝飾。妝點。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員的衣裝服飾:上妝。卸妝。 女子出嫁時陪送的衣物:嫁妝。 修飾,打扮的式樣:時妝。古妝。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催妝”是中國古代婚禮中的一種傳統習俗,主要含義為男方在迎親時催促新娘梳妝啟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定義
- 儀式性質:催妝是古代婚姻禮儀之一,指新娘出嫁前需經男方多次催促才梳妝啟行,常見于唐代上層社會。這一習俗或源于古代掠奪婚姻的遺風,即通過“催促”象征性地模仿搶奪新娘的過程。
2.曆史演變與文化内涵
- 唐代習俗:新郎需作“催妝詩”送至女方家,以五言或七言詩句表達對新娘的贊美與迎娶的急切,如唐代陸暢的《雲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妝詩》。
- 宋代形式:男方需提前一日向女方贈送“催妝冠帔花粉”,女方則回贈衣物等,儀式更為具體。
- 象征意義:既有對新娘婚姻美滿的祝福,也包含對婚禮吉時的重視,體現傳統禮俗的莊重性。
3.相關習俗
- 催妝詩:唐代文人常代寫催妝詩,内容多為吉利頌贊之語,如“嚴妝應在繡閨中,催促行人動曉風”。
- 儀式流程:北朝時期,男方家人需至女方門前高呼“新婦子,催出來”,直至新娘出門登車。
4.現代應用
- 如今在漢服婚禮或傳統儀式複原中,“催妝”常與“同牢合卺”“解纓結發”等禮儀結合,重現古風婚俗。
若需進一步了解催妝詩的具體内容或不同朝代差異,可參考古籍《酉陽雜俎》《東京夢華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催妝》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催促化妝或使妝容更持久。下面是《催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女(女字旁) 筆畫:9 《催妝》一詞來源于漢語詞彙應用領域,特指催促化妝或使妝容更加持久的行為或過程。該詞沒有繁體形式,隻有簡體字形式。古時候,催妝可以用類似于“催脂墨”或“催色墨”的方式來表示。以下是一個例句:“出席完日夜不眠的活動後,她催妝以保持完美的外貌。”
此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和《催妝》搭配使用,例如“妝容”、“化妝品”和“底妝”。與《催妝》相反的詞彙可以是“素顔”。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