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不敬的意思、大不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不敬的解釋

(1) [to ignore the emperor's majesty]∶舊時指對君主不尊敬的罪行

觸柱折轅,劾大不敬。——《漢書·李廣蘇建傳》

(2) [disrespect]∶對人很不尊敬

詳細解釋

封建時代重罪之一。謂不敬皇帝。《漢書·申屠嘉傳》:“ 通 ( 鄧通 )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唐律疏議·名例·十惡》:“六曰大不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趙勇略》:“公復不平,屢上疏争, 珠 主使其黨人禦史 龔翔麟 劾以大不敬,宜坐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不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大不敬”指對他人或權威(尤其是古代君主)表現出極其不尊重的态度或行為。該詞強調對尊長、上位者的冒犯,常被用于批判嚴重違背禮法的言行。


二、曆史背景與法律定義

  1. 封建時代的重罪
    在漢代至清代的法律中,“大不敬”被列為“十惡”重罪之一,主要針對皇帝的不敬行為。具體包括:

    • 盜取禦用物品(如祭祀用品、玺印);
    • 為皇帝配藥、備膳時失誤;
    • 建造禦用舟車不牢固;
    • 咒罵皇帝或對欽差無禮等。
  2. 典型案例
    如《漢書》記載,鄧通因在殿上嬉戲被彈劾“大不敬”,險些被斬首。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大不敬”的適用範圍擴大,可泛指對長輩、權威或神聖事物的嚴重不尊重。例如:


四、相關辨析


五、例句參考

  1. “真正的大不敬是不尊重别人的神。”
  2. “對曆史人物隨意戲說,可能被視為一種文化上的大不敬。”

如需更完整的古代法律案例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不敬(dà bù jìng)這個詞是指對于神靈、祖先或尊貴的人物不敬的行為或态度。它由“大”和“不敬”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dà)是一個部首,意為大的; - “不”(bù)是一個部首,意為否定、不。 根據這個詞彙的意思,我們可以将其拆成兩個字:大和不敬。 “大”字由三個筆畫組成,它表示物體的大小或程度;“不”字由四個筆畫組成,表示否定或不。 來源: 《大不敬》一詞最早見于《論語·陽貨》一節。在這個篇章中,孔子(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談到了對于尊貴的人物以及神靈的尊重和敬畏的重要性。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大不敬》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大不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字形的演變和變化。但是意義和構成部分仍然相同。 例句: 1. 學生對老師的大不敬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2. 許多人都對于宗教信仰持有敬畏的态度,不敢有大不敬之舉。 組詞: 大不敬可以根據需求與其他字搭配成為新的詞組,比如: - 大不敬罪(dà bù jìng zuì):指對尊貴的人或神靈的不敬的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 大不敬禮(dà bù jìng lǐ):指對尊貴的人或神靈的不敬的行為,是一種違背禮節的行為。 近義詞: 對于大不敬的近義詞可以是: - 不敬之舉(bù jìng zhī jǔ):指不尊重或不敬的行為。 - 亵渎(xiè dú):指對神靈或聖物不敬的行為。 反義詞: 相反的詞是尊敬(zūn jìng)或敬畏(jìng wèi),它們指的是對尊貴的人或神靈心存敬重和敬畏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