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壽終。《列子·天瑞》:“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待終,當何憂哉。”《文選·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呂向 注:“居常道以待終天年。”《梁書·何敬容傳》:“ 謝郁 緻書戒之曰:‘……君侯宜杜門念失,無有所通,築茅茨於 鐘阜 ,聊優遊以卒歲,見可憐之意,著待終之情。’” 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題敬賦》詩:“居陋自開新學派,待終猶保舊衣冠。”
“待終”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表達“等待結果”,更常見的替代詞為“靜候佳音”“拭目以待”等。如需引用古籍原義,建議标注出處以避免歧義。
《待終》這個詞可以理解為“等待結束”或“等候落幕”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彳”和“卞”,其中“彳”表示“行走”,“卞”表示“轉變”。在寫作時,“待”字有4畫,“終”字有8畫。
《待終》一詞來源于漢語詞彙,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待終」。
在古代漢字中,待終的寫法稍有變化。待字的古寫形态中,常以“寅”字的形聲為基礎,左側為“寅”的字形,右側則為“彳”的字形。終字的古寫形态中,常以其“終”的繁體字形作為參考,上面是“糸”的字形,下面是“冋”的字形。
1. 我已經在演藝圈等待終這一刻了。
2. 對于比賽結果,我們隻能耐心待終。
3. 他在賽場上堅持等候落幕的那一刻。
常見的組詞有:“待定”、“待業”、“待人”等。
與《待終》近義的詞語有:“期待終”、“耐心等候”等。反義詞可以是“已落幕”、“結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