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霜履冰的意思、戴霜履冰的詳細解釋
戴霜履冰的解釋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于外。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穫矣!”
詞語分解
- 戴的解釋 戴 à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履冰的解釋 行于冰上。比喻身處險境,戒慎恐懼之至。《漢書·韋賢傳》:“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繼祖考。”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時,猶切履冰之懼。”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再讓
網絡擴展解釋
“戴霜履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形容不畏懼嚴寒,堅持在外奔波勞作或奮鬥。該詞強調在艱苦環境下依然保持堅韌的态度。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勖學》:“于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以赴邪徑之近易。”通過描繪古人在惡劣環境中求學的場景,突顯其不畏艱辛的精神。
3. 結構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戴霜”和“履冰”兩部分并列組成。
- 年代:古代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或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可褒揚堅韌,亦可單純描述環境惡劣。
4. 擴展信息
- 注音:ㄉㄞˋ ㄕㄨㄤ ㄌㄩˇ ㄅ一ㄥ(dài shuāng lǚ bīng)
- 簡拼:DSLB(首字母縮寫)。
示例:
“他常年戴霜履冰,隻為完成科考任務。”——引用自古典文獻的典型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戴霜履冰這個詞是指在嚴寒的冬天,人們踩着冰雪行走或者在霜凍的地面上行走。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它們分别是“戴”,“霜”和“履”。
戴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數是3。霜的部首是“雨”,它的筆畫數是10。履的部首是“屍”,它的筆畫數是7。
戴霜履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人用這個詞來描述冬天的嚴寒和人們在冰雪中行走的艱辛。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戴、霜和履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含義并沒有改變。
例如,“戴”字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戴”,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形狀更加複雜。類似地,“霜”的繁體寫法是“霜”,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形狀也與現代不同。履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履”,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形狀也有所變化。
戴霜履冰這個詞可以用在很多例句中。例如,“在寒冷的冬日裡,勇敢的人們戴霜履冰,前行無阻。”這句話意味着無論面對冰天雪地,人們仍然能夠勇往直前。
與戴霜履冰相關的其他詞彙有很多。組詞方面,可以包括“冰雪”、“寒冷”、“嚴寒”等。這些詞彙都與冬季、寒冷天氣和冰雪有關。
近義詞方面,可以包括“步履維艱”、“踏雪尋梅”、“舉步維艱”等,這些詞彙可以用來描述在艱難的環境中行走。
反義詞方面,可以包括“漫步春風”、“行雲流水”等,這些詞彙可以用來描述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行走。
總之,戴霜履冰這個詞彙描述了在嚴寒的冬季中,人們踩着冰雪行走的場景,它來源于古代漢字,并在現代漢字中保留着相似的寫法。它可以用于不同場合的句子中,并與其他詞彙有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