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期的意思、待期的詳細解釋
待期的解釋
(1).謂等待壽終。 漢 蔡邕 《陳太丘碑》:“絶望已久,飾巾待期而已。”
(2).等待約定的時間。《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盡 任棠 置水之情,弘 郭伋 待期之信。”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續漢書》:“ 郭伋 拜 并州 牧,行部 西河 ,到 美稷 ,數百小兒各騎竹馬逢迎。 伋 問曰:‘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迎。’ 伋 謝曰:‘辛苦諸童。’小兒復送至郭門外,問使君何日當還, 伋 謂别駕,計日告之。行部還,入 美稷 ,先期一日。 伋 念負諸兒,即止野亭,須期乃往, 伋 重信得人心,皆此類也。”
詞語分解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 期的解釋 期 ī 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定期。限期。期限。學期。 量詞,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斂無期求索無度”。 必,決定:“期死,非勇也”。 〔
網絡擴展解釋
待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
等待壽終
指靜候生命自然終結,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隱退或超脫世俗的态度。例如:漢代蔡邕《陳太丘碑》記載“飾巾待期而已”,指陳寔面對政治動蕩時選擇淡泊處世。
-
等待約定的時間
強調遵守承諾或約定,典故出自《後漢書·郭伋傳》:郭伋巡視美稷縣時,因提前一日返回,為不失信于孩童,特意在郊外亭中留宿至約定日期再入城,體現重諾精神。
應用示例
- 古籍語境:多用于表達隱士的處世态度或守信行為(如“須期乃往”)。
- 現代用法:可引申為“嚴陣以待”“期待結果”等場景(如“參試人員嚴陣以待”)。
該詞為左右結構,拼音為dài qī,需注意“期”在古漢語中有時讀作qí(如标注),但現代統一為q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期(dài qī)是一個常用詞彙,意思是等待的時間。現在讓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待的部首是彳,期的部首是月,待的筆畫數是3,期的筆畫數是9。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普遍,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繁體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有些微小的差異。在古時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基本意義沒有改變。
下面是一個例句:我正在等待一個重要的時間段,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待期。
一些與待期相關的詞彙有等待、期待、期限。等待和待期有近義關系,都是指等待的時間。期待也可以和待期互換使用,表示對某個事件或時間的期待。期限是指一個特定的時間範圍。
至于反義詞,我想到的有及期,表示提前完成或在約定時間之前發生某事。當然,這隻是一個例子,可能還有其他的反義詞存在。
希望這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