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匠的意思、代匠的詳細解釋
代匠的解釋
語出《老子》:“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後多用作自謙之詞。比喻在名家高手面前,容易顯出自己的拙劣。 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指代匠而切偲,比治素而引喻;方含毫而報章,迫紛埃之東鶩。”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代匠隻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詞語分解
- 代的解釋 代 à 替:代替。代辦。代銷。代序。代表。 曆史上劃分的時期:時代。世代。古代。近代。現代。當(乶 )代。年代。 世系的輩分:下一代。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匠的解釋 匠 à 有手藝的人:匠人。木匠。畫匠。能工巧匠。 靈巧,巧妙:獨具匠心。 具有某一方面熟練技能,但平庸闆滞,缺乏獨到之處:匠氣。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代匠”是一個源自道家經典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
詞源與出處
該詞出自《老子》第七十四章:“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原意是指代替技藝高超的工匠去砍削木頭的人,很少有不傷到自己的手,比喻外行強行取代内行行事容易失敗。
-
本義與引申義
- 字面義:“代”即代替,“匠”指技藝精湛的工匠,合指代替大匠工作。
- 引申義:後多用于自謙,表示在行家或高手面前顯露拙劣,暗含對自身能力的謙遜評價。例如南朝謝朓在《酬德賦》中以“代匠”自喻,表達對自身不足的認知。
-
用法與語境
- 自謙語境:常見于古代文人作品中,如宋代梅堯臣詩句“代匠隻憂傷手甚”,借以表達對自身能力的謙遜态度。
- 警示意義:隱含對“越俎代庖”行為的告誡,強調尊重專業的重要性。
-
近義與關聯概念
與“班門弄斧”“布鼓雷門”等成語含義相近,均指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但“代匠”更側重自謙而非批評他人。
總結來看,“代匠”通過典故傳遞了謙遜與自省的智慧,既可用于文學表達中的自我謙稱,也蘊含對專業性的尊重。具體使用時可結合古典文獻或現代語境中的類比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代匠》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替代工匠”。可以拆分為“代”和“匠”兩個部分。
- “代”部分由“人”和“弋”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兩畫,意為代替、替代。
- “匠”部分由“丆”和“匕”兩個部首組成,共有三畫,意為工匠、手藝人。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用于描述一個人代替或替代工匠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書寫規則,該詞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保留了“代”和“匠”兩個部分。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機器可以代匠進行複雜的雕刻工作。
2.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很多傳統匠人的工作可以被機械代匠所替代。
一些與《代匠》相關的詞彙包括:
- 組詞:代替、替代、代工、工藝
- 近義詞:工匠、手藝人、工人
- 反義詞:自己動手、親力親為、親自操作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