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的意思、初九的詳細解釋
初九的解釋
《易·乾》:“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按《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為陽爻者,稱為“初九”(“九”,稱“老陽”)。表明事物正處于發展變化的初級階段。後因以“初九”謂尚未發迹之時。 北魏 高允 《徵士頌》:“初九而潛,望雲而起。”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序》:“朕昔在初九,佐貳此州。”
詞語分解
-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試。初創。初綻。初葉(指某一曆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 (.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初衷。和好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初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周易》中的卦象術語
在《周易·乾卦》中,“初九”指第一爻(陽爻),對應的爻辭為“潛龍勿用”。
- 哲學内涵:象征事物處于萌芽階段,力量尚弱,需韬光養晦,不可急于求成。如唐代玄宗曾用“朕昔在初九”自喻未登基時的蟄伏狀态。
- 爻位規律:《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稱“初”,陽爻為“九”(老陽),陰爻為“六”(老陰)。因此“初九”特指乾卦起始的陽爻。
二、農曆正月初九的民俗節日
在傳統文化中,正月初九被稱為“天日”或“玉皇誕”:
- 祭天公:民間舉行祭典,供奉玉皇大帝,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婦女會在天井或巷口擺放香燭、齋碗進行露天祭拜。
- 文化意義:既體現對自然神明的敬畏,也通過家族祭祀強化凝聚力,部分地區的習俗延續至今。
三、其他常見用法
- 字面含義:指農曆每月的第九天,如“三月初九”“臘月初九”。
- 引申比喻:可形容事物發展的初始階段,如“公司尚在初九,需穩紮穩打”。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周易》卦象或民俗細節,可查閱、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九的意思
初九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農曆每個月的第九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初九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冫”和“乙”。它的總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初九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意味着每個月的第九天。它的繁體字為「初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初九的字形與現代相似,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冫”和“乙”。
例句
今天是農曆七月的初九。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初十、初一、初二
近義詞:九日
反義詞:十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