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的意思、鋤禾的詳細解釋
鋤禾的解釋
給禾苗松土去雜草。 唐 李紳 《古風》之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梁啟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而惟彼鋤禾當午汗滴田土之農夫,常須納其所入五分之一。”
詞語分解
- 鋤的解釋 鋤 (鋤) ú 弄松土地及除草的工具:鋤頭。鐵鋤。 耪,弄松土地及除草:鋤草。鋤耘。鋤地。 鏟除:鋤奸。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禾的解釋 禾 é 谷類植物的統稱:禾苗。禾本科(單子葉植物的一科)。 古代指粟(谷子)。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鋤禾”一詞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是中華文化中反映農耕生活的重要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本義
“鋤禾”指農民在田間用鋤頭為禾苗松土、除草的行為。其中:
- “鋤”:指用鋤頭翻動土壤、清除雜草的農事動作;
- “禾”:泛指谷類作物,如粟(谷子)、水稻等,特指未成熟的莊稼。
2.出處與詩意
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了農民在烈日下勞作的場景,通過“正午鋤禾”這一典型畫面,強調農耕的艱辛,并引申出“珍惜糧食”的深意(名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象征意義
- 狹義:田間除草松土的具體勞動;
- 廣義:代指農民全年耕作的全過程,包括插秧、灌溉、收割等。
4.文化内涵
《憫農》通過“鋤禾”這一意象,表達了對農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農業勞動的尊重。該詩因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成為傳誦千年的經典作品,并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
附:李紳《憫農二首》全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網絡擴展解釋二
《鋤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含義和曆史背景。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由“金”(金屬部首)和“木”(木字旁)兩部分組成。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表示用鋤頭耕地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鋤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形狀稍有不同。繁體字的書寫形式更加複雜,形狀繁多,但基本上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字形比較古樸,草書和隸書的風格比較常見。雖然字形有所變化,但“鋤禾”的基本含義和寫法并未發生變化。
以下是《鋤禾》的例句:
1. 勞動鋤禾,勞動光榮。
2. 用心鋤禾,莊稼才會茁壯成長。
與《鋤禾》相關的其他詞語和短語包括:
1. 辛勤勞作:表示勤奮地從事勞動活動。
2. 農耕:指農民利用鋤頭等工具耕種土地的活動。
3. 耕田:指将土地上的雜草除去,為種植作物做準備的活動。
《鋤禾》的近義詞可以是耕田、耕作,而反義詞可以是休閑、懶惰等。
以上是關于《鋤禾》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