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趁着土壤有適合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濕度。 王汶石 《土屋裡的生活》:“午後,地面漸漸酥松,正是播棉時節。各社都趁墒搶種。”
“趁墒”是一個農業相關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趁墒”指在農業生産中,趁着土壤濕度適合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時機進行播種或耕作。墒(shāng)即土壤濕度,強調抓住自然條件有利的窗口期。
以上解析綜合了農業實踐與文學用例。
《趁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利用時機,抓住時機,做某件事情或者采取某種行動。它常用來形容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正确的決策或行動。
《趁墒》由兩個部首組成:足(走之意)和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3。
《趁墒》最早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權載如恤高祖,趁墒發應。”意思是權謀不及,隻能趁時機做出回應。
《趁墒》的繁體字形為「趁壇」。
在古代,「墒」字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是旁加「廾」,表示早晨的時候;另一種寫法是旁加「土」,表示雨水未幹的土地。
1. 他趁墒養精蓄銳,為了下一次的比賽做好準備。
2. 在市場利率剛好下降的時候,他趁墒購買到了心儀已久的房子。
趁火打劫、趁風使船、趁虛而入、趁熱打鐵
抓住機會、順勢而為、趁勢而起
失去時機、錯過良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