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膏的意思、敗膏的詳細解釋
敗膏的解釋
指膿血。 明 無名氏 《比事摘錄·醫孝》:“ 李行簡 父患癰,極痛, 行簡 吮其敗膏,不唾于地,疾尋平。”
詞語分解
- 敗的解釋 敗 (敗) à 輸,失利,不成功,與“勝”相對:敗北。敗退。敗績(a.連隊潰敗;b.事業的失利)。敗訴。敗筆。敗局。兩敗俱傷。 戰勝,使失敗:大敗敵軍。 毀壞:敗壞。敗露。 解除,消散:敗火。敗毒。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網絡擴展解釋
“敗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基本解釋
-
指膿血(主流解釋)
根據、、等網頁記載,“敗膏”最早出自明代《比事摘錄·醫孝》,描述李行簡為患癰的父親吸出膿血(“吮其敗膏”)的典故。此處“敗”指潰敗、腐敗,“膏”代指人體分泌物,合稱形容潰爛傷口中的膿血。
-
引申為精力衰竭(存疑解釋)
網頁提出“敗膏”可比喻因過度勞累導緻身體虛弱、精力耗盡,其中“膏”被解釋為人體精華。但該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使用場景
- 醫學/古文語境:多用于描述瘡癰潰爛後的膿血,如古籍中的具體案例。
- 現代延伸用法:若用于形容精力衰竭,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義,避免歧義。
補充說明
不同來源對“膏”的解讀存在差異:
- 高權威性來源(如)及多數文獻支持“膿血”本義;
- 低權威性來源(如)的引申義或為附會,建議優先采用傳統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比事摘錄·醫孝》原文或中醫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敗膏這個詞是描述人體的脂肪油脂消耗殆盡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右邊部首為月,左邊部首為肉。它的拼音是bài gāo。來源于《荀子·勸學篇》:“故形形者敗膏而不自知也”。在繁體字中,敗膏的寫法相同。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敗的字形中間有一個小人形象,表示人體内的脂肪消耗殆盡,通過人物形象來表達含義。例如《漢書·東夷傳》記載:“敗膏體瘦,雖曾有衆,贠殷過孫,惡不能生。”這句話描繪了身體消瘦的形象,用來形容人體虛弱。與敗膏相關的組詞有敗血、膏方等。近義詞有消瘦、虛弱;反義詞則是膏肥。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